大波士頓地區擁有全球數量最多水準最高的新藥研發結構。近日舉行的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NEACP,簡稱專協)年會以「探索生技業新藥開發之旅:從實驗室到臨床與商業化」為主題,五位專家學者在哈佛大學會場同數十位與會者一同探討了新藥開發的各個環節。
據悉,今年的中華專協年會由會長盧彥君博士負責統籌,董事長游子揚全力協助。他們感謝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廖朝宏處長、波士頓僑教中心高家富主任等嘉賓對本次年會的大力支持。
與會的五位專家包括中本報上周報道的「藥界女王」許照惠通過視頻分享她的創業之路。抗體工程先驅、波士頓Leveragen公司高級科學家周家慶博士主講「從實驗室到市場:從抗體發現中學到的創新課程」,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全球臨床計劃領導暨波士頓台灣人醫師協會(BTPA)創辦人陳思達博士談「新藥開發之旅—從醫院臨床醫師到製藥科學家」,諾華(Novartis)投資組合分析部門副總監羅盈智博士談「從病患照護到數據驅動決策:從醫學、醫學AI到投資組合分析的旅程」,研究員許益祥博士談「揭示多重組學在藥物發現中的力量」。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角度,深入探討製藥產業從研發、生產到臨床試驗的全過程,精彩的演講獲得與會者熱烈的掌聲。
周家慶博士在演講中治療用抗體篩選科學家,目前專為癌症免疫療法創投公司,建構篩選平台。在工作之外,周家慶博士利用空檔在台美生技協會(TAAB)擔任董事會成員,TAAB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主要在促進生技產業界在美台灣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在演講中,周家慶博士指出新藥的研發是一個耗時且昂貴的過程。通常需要10年才能看到投資回報。因此,只有少數資源支持新藥的研發。如今,主要的製藥公司仍然是支持新藥開發的主要投資者。從歷史上來看,大家知道一款暢銷藥物足以維持一家主要製藥公司的穩定發展。當台灣的CDMO產業成熟和穩定發展後,如何為未來的生物科技產業提供長期支持?新藥產品提供了台灣支持完整製藥產業網絡的良好戰略。
「台灣擁有最優秀的生物科技人才和先進的資源,唯一欠缺的是勇氣和長遠的眼光去投向對的目標。我希望我的分享話題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早期發現開發領域。」周家慶博士說。
演講最後,周家慶博士歡迎大家下月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出席TAAB年會。他介紹說,TAAB年會將於11月15-16日舉行,今年年會主辦方同假日酒店合作,為年會參加者提供超優惠房價,年會的網路註冊目前已經開始,註冊費為35-70美元。
臨床科學家的橋樑作用
陳思達博士是一位卓越的小兒胃腸病學家和流行病學家,他站在創新藥物開發的前沿,將臨床專業知識與科學研究結合,以提高病人護理品質。陳博士擁有輝煌的學術背景,包括從台灣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和毒理學博士學位,以及從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獲得藥物流行病學碩士學位,他致力於臨床實踐和研究超過15年。
他在該領域的深入旅程始於武田製藥,擔任全球臨床領導。在此關鍵角色中,他在藥物開發的早期和後期階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專注於胃腸病學和免疫學。他還領導了武田醫師科學家加速器研修計劃(TPSAP),培養新一代醫師科學家。目前,陳博士在阿斯利康繼續他的影響力工作,擔任全球臨床計劃領導。他的角色包括引領全球胃腸和免疫資產的臨床開發,確保創新療法能夠觸及全球病人。
除了他的專業努力外,陳博士對醫療社群的承諾透過他創立的波士頓台灣醫師協會得以顯現。該組織旨在支持大波士頓地區的台灣和亞裔醫師,促進合作和支持的網絡。此外,他作為北美台灣大學醫學院校友會2025年副會長的參與,更凸顯了他致力於推進醫學教育和校友間的網絡。
在他的演講「從醫院臨床醫師到製藥公司的科學家之旅—新藥開發的歷程」中,陳思達博士分享了他豐富經驗中獲得的寶貴見解。這次演講不僅強調將新藥推向市場所涉及的複雜過程,還突出了臨床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架構橋樑的關鍵角色,最終改善病人結果,給與會者很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