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 讓AI與詩人對話

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機器人能結合科技與文化,讓古代藝術家走入現代,與人共話月光,我們會最想與哪位「大家」對話?是「舉杯邀明月」的李白、「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蘇東坡、還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杜甫?

傳統佳節賦予新的時代意義,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特權」。實測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科技的結合,讓古代藝術家走入現代,在中秋節與人共話月光,華人會最想與哪位對話?」不同公司產品回應的程度深淺不一。一個資訊大廠P字開頭的AI認為是蘇軾,「他的詩詞作品中有許多關於月亮和中秋的經典之作」。一家中企在美國以輔導課業聞名Q字開頭的AI簡潔的回答「華人可能最想與唐代詩人李白對話,他豪放的詩風和對月亮的讚美著稱。」一家C字開頭AI則認為是:李白、蘇軾、張大千、齊白石。中國知名的「豆」字聊天機器人則分門別類回答:在繪畫方面,是吳道子、王維;文學領域則為:李白、蘇軾,甚至還會幫忙提問,對話內容想像。

聊天機器人的來臨,不僅直白回答問題,還要因應同為華人不同社會環境、程度、經歷,答出妥適的答案;文化因素的差異,在不同國家的企業發展積累,打造出不同的答案,也意味著潛在商機,這些文化產物能否使人類的精神文明更上層樓,相信眾人有不同的想望。

不同族裔儘管語言文化有異,對月亮跨越時空的感情共通。過去英倫詩人雪萊《致月亮》描述的人與月心意相通;貝多芬被詮釋為《月光奏鳴曲》評論家稱,讓人聯想到湖夜月色;中國唐詩張若虛「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詩人仿似與天地融為一體。讚頌月亮的藝術創作流傳千百年,成為人類對話古今的文化遺產。

精神層次日漸多元奔放,但物質層次也重要。2024年的中秋,慶祝方式的多樣化。今年的中秋節慶祝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的元素,也因此吸引了年輕夫婦帶著子女,閤家感受文化魅力,尋求認同,留下美好的記憶。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新元素被引入。例如:中秋戶外露營,美國有許多國家、州縣級公園,清風明月相伴,吸引年輕一輩共度美好時光。

而中秋節燈光秀:許多城市舉辦了大型的燈光展覽,將傳統的中秋燈籠與現代科技結合,展現出動態燈光藝術作品。這個新興的活動,不但與美國年尾燈節相互輝映,同時秋季賞燈也別有風光。

華人生活圈常意味著文化凝聚力與認同,這些是華裔文化可長可久的文化沃土;從人工智能一日千里的發展也代表著商機無限,在這個充滿創新與傳承的時代裡,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個中秋節都會變得更加多彩豐富,人類的文明之光也會因此愈發璀璨。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