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引發高度關注 律師指或涉重罪

涉案夫婦位於亞凱迪亞的住宅,警方在此處發現多名代孕嬰兒並展開調查。美聯社

亞凱迪亞市近期爆出代孕疑雲與兒童受虐案震驚全美,21名嬰兒由同一對華裔夫婦透過多名代孕媽媽所生,部分孩童更傳出照護不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南加州資深律師劉鳳嵐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指出,涉案行為不僅可能違反加州法律,亦有違聯邦法規,若涉及嬰兒買賣,最低恐面臨10至15年刑期,呼籲政府檢討代孕制度漏洞。

劉鳳嵐指出,加州目前允許商業代孕,法律雖規定雙方須各自聘請律師審查合約,但實務上仍有灰色地帶。

劉鳳嵐認為,若代孕合約中當事人刻意隱瞞已與多名孕母簽約、或未誠實揭露代孕子女數量,恐構成合約詐欺。「像新聞提到的案情,如果張思維與宣國軍多次對代孕媽媽隱瞞實情,所有合約都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針對部分孕媽希望取回孩子撫養權,劉鳳嵐分析,若能證明合約係基於欺詐成立,且嬰兒後續照護失當,孕母依法可主張監護權。「若合約無效,且孩子在代養過程中受傷甚至被忽視,法律上已構成嚴重過失甚至虐待,當事人有機會透過法院爭取親權。」

對於張思維被列為21名嬰兒出生證上的「生母」,是否可撤銷法定身份,劉鳳嵐表示,在特定情況下可透過法院程序更改登記資訊,尤其當原登記基於欺詐或脅迫,「但問題在於,誰來主張新的監護人資格,若無適當人選,孩子可能將進入政府寄養系統。」

談及整起事件可能觸犯的法律責任,劉律師直言,此案涉及多層次問題,包括代孕合約欺詐、兒童忽視、非法仲介,甚至不排除人口販運之嫌。「如果孩子被安排送往國外收養,且未經正規程序,可能同時違反聯邦跨州運輸與國際領養法規,屬重罪。」

她強調,此案凸顯加州代孕機構設立門檻過低,缺乏有效監管,使少數人士得以鑽漏洞。「代孕不是一般生意,而是涉及生命倫理與法律責任的重要議題。像涉案人自設仲介機構、使用自己配子安排多胎代孕,極可能繞過監管,政府應從營業執照、資料登記、醫療配對等層面加強規範。」

劉鳳嵐呼籲,當局應就此案展開深入調查,並由執法單位如聯邦調查局(FBI)介入,全盤清查是否存在組織性嬰兒交易或洗錢網絡,「這不是單一案件,而是可能牽扯醫療、法律、仲介等多方的系統性問題。

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