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交鋒白熱化 誰人也勿倖免

距離美國大選不足兩個月時間,國會結束夏季休會,眾議院密集討論和通過多項旨在對抗中國的法案,媒體形容是「中國周」,法案涉及中國無人機、生物技術、電動車等多個領域。美中貿易戰再升級,博弈交鋒趨向白熱化,但中國高科技業受打壓的同時,同樣不利於美國相關行業及消費者。

近年美國國會抗中氣氛漸高,華盛頓將北京視為最大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又逢大選期,兩黨都搶打中國牌抬升選情。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在談到 「中國周」時,表示將法案全部合併到一周內,希望眾議員集中注意力積極應對中國構成的威脅。眾議院除了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等政治意味濃厚的法案外,還通過多項針對中國企業的法案,包括禁止大疆公司向美國出口和銷售新款無人機、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向寧德時代等6間中國企業購買電動車鋰電池,以及通過《生物安全法案》限制美國聯邦機構與中國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華大基因集團、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在內的5間生物科技公司簽訂合約等等。

美國近年針對中國高科技業的限制多多,從早期對華為的限制令,到國會通過法案強制出售TikTok,再到現時通過立法,打擊中國無人機、電動車和生物科技公司……在在都彰顯美中貿易戰升級,科技戰白熱化。只是針對中企的行為,恐怕同樣會令美企及消費者受傷。以今次被鎖定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_藥明和華大兩大集團為例:藥明康德素有「醫藥界華為」美譽,提供創新藥物研發、臨床測試和生產一條龍服務,提高研發效率,又降低開發成本,是全球排名第11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龍頭;華大集團2016年開始研發國產測序儀,短短六年間也崛起,開始搶佔全球檢測市場份額。眾院是次通過的法案勢必會重傷兩大中企的營業,但另一方面,美國有79%生物製藥公司與中國生物科技企業有合作協議,在研發和生產創新藥上非常倚賴中方,法案一旦成為法例,美藥企短時間難物色新外包商,可能出現藥物荒,也增加未來開發新藥成本和拖慢新藥研發時間,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美國民眾要買貴價藥。事實上,早在今年初,《生物安全法案》提出時,美國製藥行業已經表達不安,該行業已經面臨廣泛的藥品短缺問題,處於20年來的最嚴重程度,法案一旦落實,將是雪上加霜的局面。

外界分析認為,美國國會在作出對華強硬姿態與總統大選有極大關係。面對中國電動車價廉物美的挑戰,美國汽車業難以競爭,美國早前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現又提出法案取消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寬減7500美元稅務及禁買中國企業電池,明顯是要保護美國汽車業,以爭取鏽帶車廠工人支持。對藥企出手也是憂心中國生物科技企遲早超越美藥企,搶奪美企飯碗。值得注意的是,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將送參議院審議,參議院通過後還需要總統簽署才生效,未來走向仍存不定因素。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