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灣區 構建經濟腹地

深中通道日前通車,深圳、中山兩地攜手進入「半小時生活交通圈」,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進入「大橋經濟」時代,深中通道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構建經濟腹地。

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將中山、珠海、佛山、江門等城市定位為「節點城市」,任務包括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並強化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這4個「中心城市」的互動合作。珠江東西兩岸城市長期發展不平衡現象突出。如深圳、中山均是廣東改革開放早期的標桿城市,但40多年來,兩者發展有天壤之別——2023年,深圳GDP突破34606億元人民幣,中山僅約3850億元,差距極為明顯。

事實上,不止中山一地,整個珠江口西岸之發展都比不上東岸。而從整體上看,兩岸空間結構之矛盾異常突出,東岸特別是深圳的創新研發能力強、運營總部密集,匯聚全國一流人才;反觀西岸,缺乏一個明顯的核心龍頭城市帶動,創新資源和產業協作相對不足,交通基建互聯互通程度不高。長期以來,由於地理上的隔閡,粵東粵西兩地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深中通道作為連接珠三角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的唯一公路直連通道,開通後往來珠江口東西兩岸車程將從2個小時縮短至半個小時左右,廣州南沙至中山僅需15分鐘,珠海和江門至深圳從2小時以上縮短至1小時內,開創灣區交通發展新格局。已有居住在中山並在深圳工作的市民計算後表示,深中通道開通後,如果3人「拼車」(與他人共乘)的話,每人每月通勤成本約1000元人民幣。當出行時間縮短,勢必將有效加密城市群的聯繫,交易成本降低也使人員資金等要素聯動更加便捷。

深中通道更大的戰略作用在於:既為深圳開拓更寬廣的發展腹地,滿足近年深圳產業外溢的客觀需要,同時為中山乃至粵西發展騰飛創造一個極為難得的機遇。深圳強大的創新型經濟有了向珠江口以西伸延和輻射的條件,將來「深圳研發+中山轉化」或「深圳總部+中山製造」不再是天方夜譚,中山本身甚至更遠的佛山、江門的產業升級,將有更好條件和更強動力。如深圳低成本的加工製造的環節可能會向外轉移,進入中山、江門等地。同時借助深中通道,中山也進入到深圳機場臨空經濟的緊密圈層,可以看到深圳機場已把客運的城市候機廳、貨運前置貨站都延伸到中山去了。

新冠疫情之後,中國力拚經濟復蘇。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連接深圳和珠海的「深珠通道」近日已開始動工,屆時往返兩地只須10多分鐘;打通江門和珠海的黃茅海跨海通道也即將通車……按照規劃,未來整個珠江口將會出現11條跨江跨海通道。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