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不食子 「棄嬰」乃文明之殤

華人的傳統觀念\xf9堙u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求子習俗頗為重視。然而有人生了孩子,卻忍心拋棄或殺害。在中國寧夏的吳忠市,警方發布通報稱,在垃圾桶內發現一名嬰兒,送至醫院照護。這個被丟棄的嬰兒,如果無人發現,無人救護,小命危矣!

棄嬰行為在很多國家被視為犯罪,中國的法律就嚴禁任何機構和個人私自收留棄嬰。在宋代,岳州、鄂州兩地間的鄉村百姓,通常只養二男一女,一旦家中嬰孩超過這一數量,便要殺嬰,尤其是女嬰。蘇軾認為這種沒有人性的暴行,應當予以遏制,於是給朱壽昌寫信,希望他能將「故殺子孫,徒二年」的法律規定切實推行到鄂州各縣之中,警醒百姓。蘇軾所講的「生子不舉」(生了孩子不養育)問題,早在先秦的貧苦家庭當中已經出現。只是這一問題在宋代尤其突出。如今,依舊層出不窮。

《禮記》有雲:「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周朝將「慈幼」放在社會福利救濟之首,可見統治階級對嬰兒救助的重視程度。譬如,春秋時期,管仲任齊相時,面向孤兒曾推行過這樣的慈幼政策:孤兒歸原父母的同鄉、熟人或故舊進行撫養。撫養一位孤兒,家中一子可免除征役,以此類推,撫養滿三位孤兒,全家免征。整個過程中,「掌孤」官員必須要經常去了解孤兒的情況,了解孤兒的飲食饑寒情況。而民間宗族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也較為配合官方的慈幼恤孤事業。

孩子是國之希望,每一條生命,都不該被輕易放棄。然而,之前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發布了名為「非我所願」(Against My Will)的2020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報告稱近20年以來,全球已累計有約1.4億名女孩在出生前後「消失」。文明進步的航船,從來是由悲觀和樂觀兩股風吹動著前進的。人口不是累贅,人就是人,是社會發展的服務對象。人類的財富總量是足夠的,關鍵在於,在發展中不應落下任何人。

印度是世界上棄嬰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每年約有100萬嬰兒被遺棄,其中女性嬰兒的比例較高。這種現象部分是由於印度社會中認為女兒是經濟負擔的觀念,導致女嬰被選擇性墮胎。近年來全球棄嬰愈來愈多,遍及奧地利、瑞士、波蘭、捷克、美國及巴基斯坦,連歐洲經濟最蓬勃的德國也不能倖免。據說經濟不景氣和社會倫理崩潰,是棄嬰增加的主要原因。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棄嬰不止,禽獸不如。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