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白熱化角力場 又添東北亞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相隔24年再次到訪朝鮮,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規定在其中一方受侵略時,相互提供軍事等援助。一周後,普京向朝鮮最高領袖金正恩發感謝電,指金正恩是俄羅斯隨時都歡近的貴賓。俄朝結盟抱團,引起美日韓等國家譴責和關切,令國際白熱化角力場又添東北亞一角。

俄朝關係近一年來急速升溫,繼9個月前在金正恩訪俄,與普京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會面,兩人誓言加強軍事關係後,普京日前訪問朝鮮,兩國簽署安全、經貿投資、能源合作協議,結成準軍事同盟。普京上一次訪問朝鮮已經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2000年7月,當時他會晤了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

俄朝兩國越走越近的大背景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美西方對俄羅斯進行了「去國家化」的聯合制裁,俄羅斯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空間都受到極大的打壓。俄軍的武器彈藥日漸枯竭,普京急需向朝鮮採購攻擊性武器。同樣遭西方制裁的朝鮮,物資短缺,金正恩希望以武器換取俄羅斯糧食、石油、間諜衛星和核潛艇技術,尤其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洲際導彈技術。

普京此行對外界來說可謂投下震撼彈,因其與金正恩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條約》,其中第4條規定,其中一方遭受外國武力侵略,另一方立即採取一切手段提供軍事及其他援助。

雖然兩人沒有透露具體細節,但從金正恩形容這超越1961年《蘇朝友好合作與互助條約》的同盟關係來看,可想而知「自動軍事介入」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此舉對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可能產生重要影響。俄羅斯一旦向朝鮮提供軍事技術,朝鮮軍事實力將大大提升,打破區內的平衡。在地緣政治局勢本已高度緊張的東北亞地區,一個提升了核能力的朝鮮令美日韓不安,再加上金正恩行事難以預測,得到普京作靠山,在挑釁美韓時可能膽子更大,朝鮮半島爆發衝突的風險大增,周邊國家以至美國也隨時可能被捲入衝突。

甚至有分析憂心,東北亞地區會否重現70多年前的地緣政治格局?1950年代初期,在朝鮮戰爭中,東北亞地區一度形成了「中俄朝」與「美日韓」的對峙局面。

不過,亦有分析指,俄朝越行越近,對中國而言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指的是俄軍若得到朝鮮武器支援,美國對中國的莫須有指控壓力便大減,憂的是俄朝結盟令東北亞局勢出現非中國可控的變數。東北亞局勢未來走向如何,值得外界高度關注。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