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主義下的世界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沒有必然對錯、只有「極端」是錯的。

這個世界很「極端」、或者更明確地說,太多「極端」的思維很危險,可以說是世界紛亂的源頭。為什麼「極端主義」會泛濫因為社交媒體目標化製造的「繭房效應」,極端主義者誤以為自己不極端、有一大批同路人。

怎樣的極端?

伊斯蘭國:宗教極端。

英國脫歐:貿易極端。

特朗普上場:利益極端(表面上的黨派極端)。

俄烏戰爭:兄弟鬩牆背後的聯盟極端。

巴以衝突種族滅絕:宗教+民族極端主義、背後的極端個人利益。

全都是由極端思維造成。

什麼是極端?一、將自身問題歸咎到部分群體、甚至個人上。二、因為某些觀念放棄公平、正義。

馬克龍說了什麼,引起了對「極端」的思考?

歐洲議會選舉於6日至9日舉行,結果極右翼政黨贏得的議席增幅相當顯著,法國投票選出81名代表法國的歐洲議會議員,據法媒公布的調顯示,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得約31.5%的選票,在各政黨中位居第一,而馬克龍領導的執政黨復興黨遭遇慘敗,得票率僅為15%。

表面上,在極右勢力高漲下,馬克龍孤注一擲,宣布解散國會,試圖令選民在強勢崛起的極右翼政黨,與傳統勢力作出選擇,並表示「我相信法國人民有能力為自己和子孫後代做出正確的選擇。我唯一的抱負就是為我深愛的祖國做出貢獻。」國民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將在6月30日舉行,第二輪投票將在7月7日舉行。

先澄清一點,雖說法國國民聯盟是極右翼政黨,但是,「聽其言、還得觀其行」,正如意大利梅洛尼的意大利兄弟黨,雖然被稱作民粹右翼政黨,但從上台至今的實質行動,其保守排外的程度恐怕還及不上歐盟主席馮德萊恩領導的中間偏右人民黨。

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台以來,一直希望能接下前德國總理麥克爾在歐盟中的領導地位,所以提出了「歐洲主權」這一概念,以及只差沒有成為口號的「讓法國再度強大」。其中一個最為熟知的說法,就是「歐洲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和化肥,將生產外包給中國,並將安全事務授予美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將自身問題,寄托在其他人身上,這顯然是極端看法,7年後,歷史潮流似乎沒有趕上他的預言。歐洲經歷了地緣政治的震盪,付出高昂的代價、離開了俄羅斯,但卻徹底陷落在美國手上,關於歐洲共同防務的討論,更成為空中樓閣

這次馬克龍在歐盟選舉失利,試圖提早大選來重振權威、這是否還是選舉民主國家政府喚醒選民的有效選項恐怕不會。在激烈的黨爭下,選民更容易受情緒影響,投票也偏向更極端。而且這種傾向,也是左右搖擺的惡果。

過去十年,左翼政治倡導的難民與環保等課題,因為行政措施不善,引起選民的反感,來到物極必反的地步。綠黨的票大量流向極右翼,便是一個警示。其中,能源與難民問題都是主要原因。

以德國來說,近年的聯合三色政府積極推動左翼政策,鼓舞了環保人士以激進手段推進課題,影響社會安寧、交通秩序,加上脫俄損害能源供應,普羅市民最受影響,讓民眾不勝其擾,對不少歐洲人來說,滿足環保訴求、綠色轉型的代價高昂,包括能源、農業和生活層面,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大。加上大舉接受難民所帶來的宗教、文化與社會衝擊,也顯著發酵,導致社會衝突和治安惡化。

這都是因為選舉口號化、政策口號化,缺乏恰當的行政措施引導所致。

這次選舉結果,美國應該頗為滿意,親美團體中除了人民黨贏得185個席位外,社會黨和民主黨的進步聯盟位居第二,預計贏得137個議席,自由中間派的復興歐洲黨,預計拿下79個席位,加起來足以牢牢掌控雖沒實權,卻有大量輿論空間的歐洲議會。馮德萊恩連任主席的機會也大幅提升。

歐洲的紛亂動盪,原來就是極端黨爭,情緒化選舉所導致,但是在法國廣播電台的評論上,出現的標題卻是「歐洲議會改選洗牌 習近平普京的敵友仍在」!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