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路,花月正春風

法國巴黎的狀況,其實跟香港差不多。

  剛擺脫疫症及「黃背心示威」的陰霾,遊客逐漸回來,巿政府度橋,搞連串盛事,努力「早午晚繽紛」。

  當然,他們有「7月奧運」兼「國慶」的優勢,正動員全國之力,加緊建設維修,人人有工開,到處生機湧現。

  年輕時,筆者貪熱鬧,住羅浮宮所在的「列浮里大道」(Rue de Rivoli)。逐漸,怕吵,遷入後邊的「聖安娜街」(Rue Saint-Honore),目擊名店繁華路的轉移。

  經過幾年來的殘酷洗禮,街道名店林立,從「A」(Alaia)到「Z」(Zimmermann),等於最新的名牌字典。粒粒巨星:Goyard的元祖店兩間,門外總是排長龍。不只有中國遊客,更多是來自中東的回教地區,消費力超強。Gucci有三間,正擴充旗艦店。

  Hermes的總壇,一向在街道的24號,雄霸兩幢大樓,櫥窗設計美不勝收。香港的文華酒店,也到此開設,門高戶大,我們來到特別感親切。

  沿途一路買買買,保證你「碌」爆卡。要是嫌買不夠,到裝修中的Gucci店拐彎,即到窮奢極侈的凡登廣場(Place Vendome),買夠一圈,足以傾家蕩產。

  但既有新貴,必然有舊店消失。街道上,最後一間餐廳「Le Castiglione」,辛勤經營幾十年,被稱為「時尚名人飯堂」,亦被業主逼遷,讓舖位給Gucci。不是不可惜的。聰明朋友最愛他們的「煎全條龍 魚」,送香檳/白酒一流,現已成絕響,唯有期待他們覓址重開。

  以往,還有些精巧的小型時裝店,現在統統搬往更內邊的小街,甚至遠遷至「左岸」。整體格調提升了,眾食店則被編派往新的建築群社區,城市規劃分明。

  幸好老牌男裝店「Olden」(老派)仍在,猶太家族三代經營。再光顧,更感受到中國人的老話:「衣不勝新,人不如舊。」無奈,俱不敵時間洪流,唯有急步跟著走。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