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尿煮蛋」 專家難覓

浙江金華東陽市一女子日前發布用童子尿煮雞蛋的視頻,聲稱吃「童子蛋」可用來預防中暑,是當地傳統。視頻引發熱議,其後的留言中,不少人表達了想要購買之意,還有人分享吃這種雞蛋的經歷和感受;但也有大量網友表示無法接受,稱絕不會吃這種雞蛋。

首先,「童子尿煮蛋」貼著「非遺」的標籤廣泛宣傳,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偏方的「權威性」。

據報道,早在2008年,「童子尿煮蛋」就入選了浙江東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非遺」作為珍貴文化資源的代名詞,被貼在「童子尿煮蛋」偏方上,像是對「童子尿煮蛋」功效的認可與肯定。

在「非遺」標籤下,離譜的民間偏方逐漸變得合理起來,似乎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實際上,「童子蛋」不僅沒有甚麼「非遺」應當具備的文學與藝術價值,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研究可以證明其藥效。

有市場就有需求,需求促進了「童子蛋」的生產,也助推了這一偏方的傳播。「童子尿煮蛋」成為地方傳統被代代流傳,所以其在當地本身就有固定的受眾群體。

東陽當地人還有在清明前一兩個星期專門食用「童子蛋」的習俗。而在事件發酵過程中,「童子尿煮蛋」從當地人的視野躍進大眾視野。

評論區有不少人不僅表達了自己想要購買的願望,還有一部分網友分享自己的食用經歷與感受。評論區的氛圍無形中為受眾製造了一種消費環境,挑起「獵奇者」與「盲從者」的消費欲望。

再者,偏方利用絕大多數人「何妨一試」的心理特徵,在民間大行其道。偏方大多是食療,既然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是由於其材料獲得的便利性和材料成本小的特點。就比如「童子尿煮蛋」,涉及的材料僅僅包含童子尿和雞蛋,所以受眾會認為「試一試也無妨」。

由此在偏方傳播過程中,絕大多數人並未考慮其科學性,便盲目跟風聽信偏方治病、養生,最終反而可能南轅北轍、釀成大錯。

例如,2019年8月26日,湖北武漢市蔡甸61歲的李先生聽信偏方,認為生吞活泥鰍具有祛濕排毒、消炎鎮痛

等養生作用。於是他便買來十幾條活泥鰍,嘗試後,卻導致食管損傷、腹腔化膿感染。

質疑聲中,「童子尿煮蛋」的偏方仍能被部分人認可,我們不由得反思,權威專業人士在事件中的失聲,以及平時媒體向大眾普及健康養生知識的缺位。

不僅如此,為何健康傳播的最後一公里依然存在?當地為何默許類似「童子尿煮蛋」這種離譜偏方在民間的傳播和使用?關於離譜偏方的視頻為何能被審核通過進行傳播?這些問題都等待解決。這也說明,打擊離譜偏方大行其道的歪風已經勢在必行。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