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名醫學博士兼幹細胞生物學家武部貴則(Takanori Takebe)正在進行一項非凡的研究:人類是否能透過臀部呼吸。這項探索始於幾年前,當時他的父親因肺炎病危,必須依賴呼吸機維生。武部貴則對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感到震驚,並擔憂若呼吸機效果不彰,父親將別無選擇。這段經歷促使他開始思考,是否存在不經肺部就能為人體供應氧氣的替代方案。目前,武部貴則任職於俄亥俄州(Ohio)的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及日本的大阪大學(University of Osaka)。
研究的靈感來自一本描述動物如何透過皮膚、生殖器或腸道獲取氧氣的書籍。例如,一種名為泥鰍的淡水魚在低氧水中能吞食空氣以輔助鰓部呼吸。憑藉其在腸胃病學的專業背景,武部貴則深知人體腸道富含血管,這也是灌腸藥物能迅速進入血液循環的原因。他推測,氧氣或許也能以同樣的方式從腸道進入血液。為此,他和同事開發了一種類似灌腸的療法,將一種名為全氟萘烷(perfluorodecalin)的液體從直腸注入。這種液體本身已用於某些醫療程序,其特殊之處在於能攜帶大量氧氣,並在釋放氧氣後,其化學結構中的空間能吸收人體排出的二氧化碳。
動物實驗的驚人發現
在小鼠和豬隻身上進行的實驗中,這種富含氧氣的液體灌腸成功幫助動物在低氧環境下存活。研究顯示,每劑400毫升的劑量能使豬隻的血氧水平提升約19分鐘。該團隊於2021年在《Med》期刊上發表了這些發現,並在2023年的進一步豬隻測試中,將氧氣提升效果延長至半小時。武部貴則清晰記得,在實驗中親眼目睹豬隻的血液樣本從缺氧的暗沉色澤轉變為鮮豔的富氧紅色,他形容那是他的「頓悟時刻」,證明這個看似瘋狂的想法確實可行。這項研究更在2024年贏得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一個旨在表彰「先讓人發笑,後引人深思」的科學成就的獎項。
人體試驗與醫學界爭議
近期,研究團隊在日本對27名健康的男性志願者進行了「腸道呼吸」的安全性測試。參與者經由肛門接受了不含氧氣的全氟萘烷,並被要求將其保留一小時。劑量從最小的25毫升到最大的1.5公升不等。在計劃接受1.5公升劑量的六名男性中,有四人因腹痛而提前中止。然而,大多數接受1公升以下劑量的參與者情況良好,僅出現腹脹和輕微腹部不適。這項研究由武部貴則共同創立的初創公司EVA Therapeutics資助。未來的臨床試驗將進一步驗證含氧版本是否能有效為人體血液供氧。
儘管武部貴則對此充滿熱情,但該研究在醫學界引發了不同反應。愛爾蘭高威大學(University of Galway)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專家約翰·拉菲(John Laffey)對此持懷疑態度。他認為,研究重點應放在改善現有的肺部支持療法,而非讓其他器官代勞,因為「即使是受損的肺,其氣體交換效率也遠高於任何其他器官」。他計算指出,持續的氧氣支持需要大量且頻繁的灌腸,可行性存疑。然而,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Wake For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肺部重症監護醫師凱文·吉布斯(Kevin Gibbs)則表示感興趣,認為這種方法或可在特定緊急情況下發揮作用,例如在為病人插管接上呼吸機的短暫時間內,快速提升血氧水平,這將是「巨大的進步」。武部貴則也設想,腸道供氧可作為輔助療法,或在其他治療手段不可用時的短期應急方案,例如在醫院轉運或救護車上使用。不過,這一切距離實際應用仍有數年之遙。
來源:sciencenews.org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