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路為華埠命脈 社區人士籲力爭到底 

市交通局與第一、二、三社區委員會24日晚在孫逸仙初中舉行擴闊堅尼路方案大型公聽,交通局力稱其調查獲80%居民支持,而當晚200多人參加會議上 76人發言中,超過一半都是反對,明顯市府調查與公聽民意落差甚大,未來12月再有社區委員陸續展開會議,華埠民權聯盟陳建閃表示,堅尼路是華埠的命脈,大家不要沉默必須發聲。

備受爭議的擴闊堅尼路方案,三社區委員會及市交通局多位代表出席,現場超過150人,線上則有超80人參加,76人公開發言作證。

根據交通局(DOT)的計畫,從百老匯大道到伊麗莎白街之間的堅尼街(Canal Street)將移除所有路邊停車位,而堅尼街在每個方向上將只剩下兩條行車車道。2025年9月至12月是社區公聽,2026年2月前則在民意中修改計劃,2026年春天再作修訂後公聽,2026年夏天則開始動工。交通局並表示,在過去夏天在堅尼路口作民意調查,超80%民眾表示支持市府擴闊堅尼路方案。

然而,當晚的公聽會上,近百人作證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在强烈反對,大都是華埠居住及營商人士。

公開發言華人計有華埠民權聯盟陳建閃,古奇律師夫婦、樂啟光、于金山、楊利繩、余燕志、李卓勳、陳慧華、陳翠芳,Triple Edwards,Iving Lee等等。

他們全力反對擴闊堅尼路,表示華埠與小意大利一帶有數百家餐館、商店,以及多間銀行,堅尼街沿線亦有許多醫療辦公室。如果所有停車位都被移除,非常擔心食品與貨物配送卡車將在哪裡停靠卸貨?銀行與珠寶店的押運車輛將在哪裡交付現金與貴重物品?需要輪椅或助行器的病患,其接送車(ambulettes)又能在哪裡上下客?

如果這些車輛被迫在行駛中的車道內停靠與作業,堅尼街實際上將被壓縮成每個方向僅剩一條可運作的車道。這將造成堅尼街嚴重壅塞,並回堵至荷蘭隧道、曼哈頓大橋及所有周邊街道。整個區域的交通將陷入癱瘓。這不僅會影響堅尼街,更會波及整個社區,對華埠和小意大利造成重大經濟損害。

他們表示,目前堅尼路被非法小販佔據全部人行路,若沒有警員執法,擴闊只會增加更多非法小販,對行人造成危險,日前已有一孕婦在警員驅趕小販被推倒受傷。

居民指出,計畫中完全未考量緊急車輛的東西向穿越通行需求。將堅尼街縮減為每個方向兩條車道,將嚴重影響消防車與救護車的反應時間。堅尼街是下曼哈頓僅有的兩條完整橫貫道路之一,是緊急服務不可或缺的動脈。尖峰時段交通回堵時,緊急車輛將無路可走。這不只是造成不便,而是攸關生命安全,可能危及所有住在或工作於下城的人。他們表示,堅尼路的交通擁堵將迫使所有欲往南進入蘇豪區的車輛改走其他路線,進一步加劇已經繁忙的社區道路的擁堵。此計畫似乎只單獨考量堅尼路,未顧及其帶來的大範圍連鎖效應。

失去這項連接後,華克街(Walker Stret)將變成從荷蘭隧道出口往曼哈頓大橋方向車輛的「無出口車谷」,成為駕駛人尋找替代路線時的死胡同。改善堅尼街的行人環境,不應以造成交通癱瘓、降低緊急應變能力、或對周邊社區造成經濟損害為代價。一個更平衡的方案既可行,也十分必要。

支持這個計劃大部份為社區委員會成員以及倡導單車的組織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成員,他們認為堅尼路多年來是交通黑點,意外事故造成不少人死傷,擴闊堅尼路增加行人安全,收窄車道將減少汽車流量,減少空氣污染及噪音,提高市民生活質素。

三個社區委員會在12月的交通小組會議,將再深入討論並作出表決。第一社區委員會12月3日,第二社區委員會12月4日,第三社區委員12月10日,由於堅尼路是華埠生計命脈,陳建閃呼籲華人要積極發聲,否則華埠進一步走向衰落。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市交通局代表在闡述計劃詳情及各階段進展。

 

華埠民權聯盟陳建閃率先發言强烈反對擴闊堅尼路。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