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博物館 紀念武術巨星李小龍

家長帶同子女體驗親手製作李小龍主題板印海報。記者蘇婕雅攝

各款板印李小龍藝術海報。記者蘇婕雅攝

作家張傑夫現場分享李小龍與亞裔美國人文化的密切關聯。記者蘇婕雅攝

為紀念一代武術巨星李小龍(Bruce Lee)對亞裔美國人文化的深遠影響,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於周日(23日)舉辦「李小龍日」活動,透過電影放映、藝術創作工作坊、專題講座及武術示範,吸引大批民眾及亞裔家庭到場參與,場面熱鬧。

當日重點節目之一為知名作家Jeff Chang(音譯:張傑夫)新書講座,介紹其著作《Bruce Lee: A Life》,探討李小龍如何形塑亞裔美國人的自我形象與文化認同。張傑夫指出,李小龍不僅是功夫電影的象徵人物,更是一個跨文化的精神符號,其成長經歷與眾多亞裔移民家庭故事相互呼應,反映戰爭、移民與族裔身分的歷史軌跡。

他在分享會中提到,新冠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增加,使他重新思考李小龍形象在當代社會的意義。近年在屋崙及三藩市華埠都出現李小龍壁畫,以及社區自發組織的治安巡邏行動,都顯示亞裔社區透過李小龍精神凝聚力量。他形容,李小龍的武術哲學與亞裔美國人追尋自我定位的歷史,幾乎是同步發展。

張傑夫亦分享他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感。他曾獲李小龍女兒允許,翻閱李小龍私人手稿及檔案,親手閱讀其文字,從中看到李小龍面對孤獨、語言障礙與身份焦慮時的脆弱與掙扎,打破外界對「完美英雄」的單一想像。

除講座外,館內設置多個互動式藝術工作坊,家長與兒童共同剪貼藝術貼畫與製作李小龍主題板印海報,體驗藝術與文化結合的樂趣;現場亦播放多部李小龍經典電影,吸引影迷駐足觀賞。亞裔社區組織「Asians Are Strong」組織進行自衛防身示範,教授基本自我保護技巧,提升社區安全意識。

博物館指出,「李小龍日」不僅是對傳奇人物的致敬,更希望藉由文化活動,讓更多主流社會了解亞裔美國人的歷史與心聲,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在三藩市華埠東華醫院出生,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演出《死亡遊戲》期間猝逝於女星丁珮的九龍塘寓所,得年32歲。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