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雲集波城哈佛之夜星光熠熠 呂思清哈佛獨奏音樂會圓滿舉行

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得主呂思清,近日在哈佛大學佩恩音樂廳舉行呂思清哈佛獨奏音樂會,吸引近五百名古典音樂愛好者到場欣賞。本場音樂會由企業家及暢銷書作者董思陽(Yolanda Dong Siyang)與波士頓國際傳媒聯合主辦,為大波士頓地區音樂界帶來難得的藝術盛宴。

音樂會現場嘉賓陣容亮麗,學術界與音樂界重量級人士均到場支持,包括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史講席終身教授汪悅進、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朱峰、波士頓大學系統工程系副主任王華教授、伯克利及波士頓音樂學院聲樂藝術系主任、亦為美國國家歌劇協會主席的Isai Muñoz 教授、金馬獎最佳配樂得主黃舒駿、知名二胡演奏家何濤、鋼琴家林琳等。眾多華人社團領袖亦到場觀賞,令整場活動增添人文與藝術的深度。

作為首位奪得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呂思清在國際樂壇地位崇高。他曾於維也納金色大廳、紐約林肯中心、倫敦皇家歌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等世界頂級舞台演出,屢受國際媒體讚譽。

呂思清自四歲學琴,八歲破格入讀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十一歲即被大師梅紐因(Yehudi Menuhin)選入其創辦的英國梅紐因天才音樂學校,後又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深造。其音樂旅程跨越歐洲、美洲與亞洲,多部錄音成為經典,尤其1997年錄製的《梁祝》被樂壇讚為「最佳詮釋版本」,同年與六把名琴錄製的《四季》更獲評「A+ 天碟級」。

哈佛奏響最美華章
本場音樂會特邀波士頓青年鋼琴家汪振波擔任伴奏。全場曲目由歐洲古典到中國民族音樂,展現呂思清跨越文化的深厚功力。上半場包括德沃夏克《G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與弗朗克《A大調奏鳴曲》,兩部作品在呂思清細膩的琴音中呈現深沉情感與精緻層次。他的演繹既具深情又不失力量,帶領聽眾在浪漫主義與民族色彩間穿梭。

下半場則是觀眾最期待的華人音樂篇章。《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選段與《塔吉克人的陽光》以純小提琴形式在哈佛大學響起——這是極具歷史意義的時刻,也是中國音樂首次以如此純粹的獨奏形式走入哈佛的古典殿堂。作品奔放、浪漫又含蓄深情,令在場華裔觀眾倍感激動。隨後,呂思清又演奏帕格尼尼《A大調奏鳴曲》、愛爾加《愛的禮讚》等曲目。其技巧純熟,詮釋成熟,多次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台下掌聲如潮,呼聲不斷,呂思清四度返場,場面熱烈動人。

《梁祝》走進世界名校殿堂
《梁祝》作為華人文化象徵之一,此次首度在哈佛大學以正式的獨奏形式呈現,具有非凡意義。許多觀眾表示,當古典的西方音樂廳響起來自中國的動人旋律,彷彿看見文化的交融與時代的進步,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代表著華人藝術在國際學術與文化領域中不斷前行。台灣音樂人黃舒駿先生專程來到波士頓出席好友呂思清的獨奏會。「當梁祝樂聲揚起,我的思緒回到十幾年前學小提琴時,第一次拿到梁祝手抄本樂譜的悸動。我從未拉完整曲,卻在四十多年後,親眼目睹,親耳聆聽,一位國際級的小提琴家時而細膩,時而磅礡的演奏,」黃舒駿說。

音樂會尾聲,大會安排了特別致敬儀式。呂思清獲頒麻州州長希利頒發的嘉獎狀,表彰其在國際音樂舞台上的卓越貢獻及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影響。隨後,哈佛校友董思陽親手將哈佛校旗贈予呂思清,象徵哈佛對這位世界級藝術家的尊敬與肯定。

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高水平獨奏會,更是一場跨文化、跨世代的交流。從歐洲古典到東方民族,從茱莉亞到哈佛,呂思清以琴聲連結世界,也讓中華文化在世界學府舞台上綻放最動人的光芒。這場音樂會為哈佛與波士頓藝術界寫下重要篇章,也為所有在場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大師的琴聲,將在人們心中久久迴盪。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左起)黃舒駿同呂思清合影。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