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昨日公布,批准香港科技大學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預計2028年招收首批50名醫科生,並於2032年開始實習。有醫療界人士及病人組織均認為不應為醫科畢業生留港年期設限,指出香港醫療科技水平領先,有信心能吸引他們留港發展。
醫院管理局港島東聯網前總監陸志聰今早(19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科大獲批籌辦本港第三間醫學院對香港絕對是好事,政府的長遠規劃是希望藉此助力香港成為國際醫療及研究創新樞紐。他認為,科技大學在這方面具明顯優勢,加上財政實力雄厚,相信對本港醫療發展有積極作用。
陸志聰:不必硬性以行政措施規限
對於第三間醫學院錄取非本地生的比例,以及是否應加入語言能力及畢業後留港服務年限等要求,陸志聰指出,醫生必須能與病人溝通,掌握基本廣東話確有必要。然而,對於設定畢業後留港服務年限,他認為應對香港有信心,若政府與其他政策配套得宜,使香港發展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畢業醫生自然願意留港發展,不必硬性以行政措施規限。




他續指,第三間醫學院預計2028年招收首批50名醫科生,招生時間表雖具挑戰,但相信科大已做好前期準備,並非從零開始,例如已與業界或海外醫學院達成協議,相互提供支援,甚至借調教授及科研人員。
相關新聞:第三間醫學院︱科大成功籌辦新醫學院 自資20億清水灣建新大樓 目標2028年迎新生
林志釉:收生條件是否設限應審慎及詳細考慮
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在同一節目上表示,科大醫學院將以「第二學位」課程收生,學生已完成首個學位,相信他們更成熟、更具責任感,畢業後留港服務的機會較高。加上香港醫療科技水平領先,有望進一步吸引他們留港。
對於收生條件是否設限,他認為應審慎及詳細考慮,無需以限制或捆綁方式要求畢業生留港。他舉例,不少香港學生赴海外習醫後,也選擇回港服務。多招收本地、內地及海外學生來港就讀,對本地醫療交流亦有裨益。
林志釉期望,醫學院在2028年取錄首批50名學生後,可逐步調整收生名額,並建議預留約九成學額予本地學生,以確保更多畢業生留港服務,其餘一成則分配給內地或海外學生。
立法會議員梁熙則指出,招收非本地生十分重要,有助吸納多元背景、拓展國際視野及促進科研合作。他提到,新加坡和澳洲均有類似規定,若醫生在學期間接受政府資助,畢業後須強制在當地醫療機構服務一定年期以作回饋,此做法合理且值得考慮,有助解決本港醫療人手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