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隊正在頓涅茨克州(Donetsk Oblast)的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與米爾諾格勒(Myrnohrad)周邊地區進行頑強防禦,然而面對俄羅斯部隊的猛烈攻勢,烏軍正陷入日益嚴峻的包圍威脅之中。自俄軍兩週前大規模進入這座礦業城市以來,當地已陷入一片混亂的「灰色地帶」,領土控制權的概念在模糊的戰線中變得蕩然無存。一名在該地區作戰的烏克蘭無人機飛行員向《基輔獨立報》透露:「波克羅夫斯克的情況沒有太大變化,就是一團糟,我們和敵人的士兵混雜在一起。」
隨著俄軍不斷湧入,烏克蘭在城市南郊的防線迅速瓦解,使得通過大規模清剿行動來扭轉局勢的希望變得愈發渺茫。與此同時,鄰近的工業城市米爾諾格勒雖然仍在烏軍控制之下,但後勤補給已成為一場噩夢,被包圍的風險與日俱增。根據廣受烏克蘭信賴的開源戰場地圖「深層國家」(Deep State)顯示,截至11月6日,波克羅夫斯克大部分市區仍處於爭奪中的「灰色地帶」。
混亂的城市戰
儘管過去一週,「灰色地帶」和俄軍確定控制的區域均有所擴大,但烏克蘭的陣地依然散佈在城市內部,與俄軍佔領的街道和建築物相互交錯、重疊。「深層國家」地圖的共同創辦人羅曼·波霍里利(Roman Pohorilyi)指出,由於城市戰的特殊性,談論波克羅夫斯克本身被「包圍」並不準確。他解釋說:「後勤是這裡最關鍵的因素,因為它定義了何謂包圍。但實際上,波克羅夫斯克正在被逐步吞噬,敵軍士兵不斷滲透並建立陣地。」俄羅斯的小型突擊和滲透小組持續向北推進,缺乏穩固防線的烏克蘭無人機小組也因此變得極易遭受攻擊,自身難保。
撤退與否的內部爭議
隨著冬季即將來臨,戰鬥或將趨緩,波克羅夫斯克之戰顯然具有了重大的政治意義,俄烏雙方都渴望以一場重大勝利為今年的軍事行動畫上句號。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於10月29日過早宣稱已包圍波克羅夫斯克和哈爾科夫州(Kharkiv Oblast)的庫皮揚斯克(Kupiansk),凸顯了莫斯科對奪取該城的重視。與此同時,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視察了該地區的指揮官,強化了類似於巴赫穆特(Bakhmut)和阿夫迪夫卡(Avdiivka)等城市的「堡壘」防禦心態。然而,這種不惜一切代價死守的決定,在烏克蘭國內引發了尖銳批評。
「活著回來」(Come Back Alive)基金的聯合創始人、記者維塔利·德伊內哈(Vitalii Deineha)在臉書上寫道:「如果近期內沒有人簽署命令讓部隊從波克羅夫斯克和米爾諾格勒撤出,我們不僅可能損失大量積極的傘兵和海軍陸戰隊,還可能陷入無人可填補前線缺口的困境。」一名烏克蘭營級指揮官匿名表示,連接米爾諾格勒的通道僅剩不到五公里,且佈滿俄軍無人機和地雷,任何車輛都無法通過。這種拒絕及時撤退以保存生命的猶豫,被認為與烏軍總司令奧列克桑德·西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領導下「一步也不後退」的體制文化有關,加上指揮鏈中存在虛報戰術進展的問題,可能導致高層在局勢惡化時仍抱持樂觀的看法。
來源:kyivindependent.com
封面來源:此影像由烏克蘭「斯卡拉」(Skala)第425獨立突擊團提供,畫面為2025年11月1日(星期六)於烏克兰普羅沃斯特市(Provost)的空拍鏡頭。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