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三季瀕危物種走私逾400宗增22% 鯊魚翅受管制木材最多

海關於今年首3季接獲438宗涉及瀕危物種的走私案件,較去年同期的358宗增加22%,檢獲物品總重量達80400公斤,增長1.2倍,主要檢獲物種包括鯊魚翅和受管制木材。海關強調,雖然並無證據顯示香港為瀕危物種走私轉運地,但作為自由港及國際航運中心,海關將繼續透過風險評估及情報分析,積極從源頭打擊相關走私活動。

記者 麥鍵瀧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監督張文傑表示,今年主要檢獲物種包括鯊魚翅和受管制木材,主要來源分別來自印尼及非洲,相信基於可觀利潤及需求導致其走私活動更多,另亦檢獲活龜、海馬、象牙製品、石斛等。今年首3季亦偵破4宗價值超過500萬港元的重大案件,包括走私鯊魚翅、紫檀木和石首魚。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王禮庸(左)及監督張文傑(右)指出,瀕危物種走私活動主要透過旅客、貨運及郵包3個渠道進行。 麥鍵瀧攝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王禮庸(左)及監督張文傑(右)指出,瀕危物種走私活動主要透過旅客、貨運及郵包3個渠道進行。 麥鍵瀧攝

 

今年首3季,海關打擊瀕危物種走私活動中主要檢獲的物種包括鯊魚翅。 麥鍵瀧攝
今年首3季,海關打擊瀕危物種走私活動中主要檢獲的物種包括鯊魚翅。 麥鍵瀧攝

 

海關於今年4月截獲空運到港、以襪包裹收藏於鞋內約20隻疑屬瀕危物種的活蜥蝪。 香港海關提供圖片
海關於今年4月截獲空運到港、以襪包裹收藏於鞋內約20隻疑屬瀕危物種的活蜥蝪。 香港海關提供圖片

 

張文傑續指,瀕危物種走私活動主要透過旅客、貨運及郵包3個渠道進行,前者佔比最高,今年首三季錄得233宗案件,約佔整體53%,與過去兩年相若,大多涉及旅客攜帶少量受管制蘭花或花旗參,主要為自用目的,且呈現季節性趨勢,如春節前涉及走私蘭花的案件上升,不過暫未見有組織的大規模走私跡象,「留意到部分涉事旅客或不清楚相關法例要求,海關會繼續加強宣傳,尤其在一些特別日子在各口岸設置電子海報,並透過社交平台發放訊息。」

經貨運渠道走私的案件錄得205宗,當中以海路為主,首3季截獲8萬公斤瀕危物種,較去年增長1.5倍,佔總檢獲量的9成。經郵包走私瀕危物種的趨勢上升,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0%上升至17%,今年出現一些以空運郵包運送高價值物種的走私方式,雖無法大批量運輸,但對不法份子可將風險分散,海關已制定相應對策遏止這新趨勢。

張指出,留意到不法分子以各種手法隱藏走私物品,其中今年8及9月,海關於深圳灣口岸偵破兩宗利用中型貨車走私瀕危物種的案件,人員透過X光檢查發現車底有大量盛載活龜的黑色膠袋,透過固定於車底逃避偵查,結果檢獲2500隻受管制活龜,市值約420萬元。兩名司機已被落案起訴,他們除了涉嫌違反走私瀕危物種罪名,經與漁護署溝通,亦控以殘酷對待動物的相關罪行。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王禮庸強調,每日進出境旅客及貨物數量極其龐大,海關一直透過風險評估及情報分析加強查驗貨物,並於海陸空各管制站對進出旅客、貨物、郵包及運輸工具實施監控與查驗,並透過人工智能協助甄選高風險的旅客或貨物,加強查驗準繩度。

王舉例,海關正發展利用人工智能程式的「海關雲」系統,將於來年5月透過貿易單一窗口全面接收陸路的貨運資料,進一步整合空運和海運的數據,並利用大數據分析及演算,從而分辨高風險項目;針對旅客方面,亦會引入影像分析系統,協助更準確高效篩選旅客,例如可辨識一天內多次進出管制站,或是在關員較少時於管制站長時間停留的可疑人士,在避免阻礙市民進出的同時鎖定具有風險的旅客。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