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歡迎內地當局今日(3日)宣布一系列支持擴大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包括由周三( 5日 )起擴展「往來港澳人才簽注」的適用範圍至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及安徽省,以及全國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深圳皇崗、羅湖、蓮塘、福田、文錦渡,港珠澳大橋等內地口岸實施「刷臉智能通關」;促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生產要素高效跨境流動;以及增加4個連接香港的口岸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入境口岸。
至今年10月已有逾7.4萬人次持人才簽注訪客來港
人才簽注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以便利大灣區內地指定類別人才來港進行交流訪問,並於2024年5月擴展適用範圍至北京和上海。截至今年10月,已有超過74 000人次持該簽注的訪客來港。在促進「南下、北上」雙向人才流動的堅實政策基礎上,是次擴大人才簽注適用範圍的措施將便利更多內地人才訪港交流,加強香港匯聚人才的吸引力,以及作為國家的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角色。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歡迎內地當局於多個與香港通航通行的內地口岸實施「刷臉智能通關」,通關人士毋須出示實體證件,讓跨境出行更便捷高效。特區政府亦會繼續致力提升香港口岸的通關效益和旅客體驗,用好這些措施。
就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實施一系列便利深港創科合作及生產要素高效跨境流動的舉措,特區政府表示歡迎,並將繼續積極配合以及與內地部門緊密協作,包括在香港園區推行創新便利通關安排,促進兩地創科人才高效便捷往來,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同時,特區政府亦歡迎內地當局進一步深化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加入四個連接香港的口岸為政策下的入境口岸,吸引海外旅客以香港為他們在國家「一程多站」旅途中的首站或中轉站,讓香港可充分發揮國際旅遊城市樞紐的定位。
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當局保持緊密溝通,以期透過更多創新政策促進交流,促進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注入更大的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