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藝術的未來:共創

(林樹鑫)

  投身藝術界二十載,我親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巨變:藝術從畫布的靜默走向街頭的喧囂,從實體延伸至虛擬的維度,從個體創作轉化為群體參與。

  如今,人工智能(AI)的浪潮奔騰而來,它不僅僅是個工具,更像是一場顛覆性的文化變革,是藝術創作邁向新階段的轉捩點。

  AI的出現,絕非為了取代藝術家,而是要放大我們的創意邊界。它讓藝術家能以全新的方式思考與實踐。

  回想過去,無論是為了宣傳造勢,抑或預覽設計效果,一個專案所需的模擬圖,往往需要設計師耗費數十小時的心血才能完成。

  然而,如今只需數分鐘,AI便能生成數千種精緻的模擬影像,並可依據不同概念,快速調整風格與構圖。

  設計師因此得以從繁瑣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時間和精力集中於更具創造性與戰略性的「選擇與決策」上。

  除了設計,AI的應用亦延伸至活動企劃的不同層面:它能預測天氣、分析人流走向,甚至透過數據協助評估活動的成效。

  這些技術的導入,使企劃與執行過程更精準、更高效,也推動整體藝術項目的管理與呈現邁向新高度。

  但對我而言,AI的真正價值,在於「共創」。它為創作帶來新的思考方式,促使我們重新檢視創意的過程與定義。

  當人類的直覺與經驗結合AI的分析與生成能力,創作的過程變得更具多樣性與開放性。

   最終,我們仍須回到人的判斷與感受——因為無論科技如何進步,藝術的核心始終關乎人本身。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