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23日公布最新入學數據顯示,在美國最高法院推翻「考慮種族招生」(race-conscious admissions)政策的第二年,黑人與西語裔新生比例均明顯下降,而亞裔新生比例則大幅上升。這是最高法院「學生公平入學訴哈佛案」裁決後,哈佛首次在恢復標準化測驗要求與政治環境轉變的背景下,迎來的新生班級。
根據最新數據,哈佛2029屆新生中,西語裔(Hispanic)學生比例由去年的16%下降至11%。黑人(Black)學生比例從14%降至11.5%,雖降幅略小於前一年的4個百分點,但仍顯示少數族裔入學情況持續下滑。
相比之下,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新生比例從去年的37%上升至41%,為近年最高水平。哈佛並未公布白人或多重族裔背景學生的具體比例,另有8%的學生選擇不申報種族身份。
學界普遍認為,這一變化反映出最高法院裁決後「去種族化招生」政策的直接影響。哈佛等名校過去四十多年來一直在招生過程中考慮族裔因素,以促進校園多元化。然而,自2023年法院推翻此做法後,各大高校的族裔構成均出現顯著變動。
法律與政治壓力交織
自裁決以來,哈佛的招生數據受到外界嚴密關注。大學方面一方面面臨來自保守派組織(如SFFA)及特朗普政府的法律壓力,若族裔比例無顯著變化,可能再度引發訴訟;另一方面,又須面對學生群體對少數族裔比例下降的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的首個招生年度。特朗普政府今年5月曾一度撤銷哈佛的「學生與交流訪問者計劃」(SEVP)認證,威脅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直至法院介入暫時凍結決定。此外,政府還加強對國際學生簽證的審查,導致部分新生無法按時入境。
國際學生比例略降
國際學生佔新生總數的15%,較去年下降3個百分點,但與往年相近。今年共有1,675名學生最終註冊入學。哈佛校方表示,國際學生比例下降部分與簽證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影響有關。
另一方面,哈佛今年首次實施擴大的助學金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美元的學生可享受全額學費減免,其中約一半學生還可獲得包括住宿與膳食在內的全額資助。根據數據,今年約有45%的新生可免費就讀哈佛。
哈佛去年起採用新的族裔統計方式,即僅計算有申報種族的學生比例,而非全體新生比例。且對於同時認同多個族裔身份的學生,會分別計入各類統計中。這使得不同年度數據難以直接比較,外界難以精確評估實際族裔構成變化幅度。哈佛的黑人與西語裔新生比例下降並非孤例。耶魯(Yale)與普林斯頓(Princeton)等常春藤盟校亦出現類似趨勢,其中普林斯頓的黑人新生比例更降至1968年以來最低。
後平權時代的挑戰
儘管哈佛強調「整體審核」(holistic review)仍會考慮申請者的個人成就與社會貢獻,但在「不考慮種族」的新規下,如何兼顧公平與多樣性,仍是一項艱難的平衡。
教育評論人士指出,亞裔學生比例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取消種族考量後,成績導向體系的強化;但長遠而言,若黑人與西語裔學生在名校比例持續下降,可能導致社會階層進一步固化。哈佛的變化,也成為全美「後平權時代」教育公平的新縮影。未來,各高校如何在法律框架內維持校園多元與社會公正,將繼續成為教育政策與公共輿論的焦點。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