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週四引述多個貿易消息來源報導,在美國對莫斯科最大的兩家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盧克石油(Lukoil)——實施制裁後,中國主要的國營石油巨頭已暫停購買俄羅斯海運石油。此舉正值俄羅斯海運石油的最大買家印度,其國內煉油廠也準備大幅削減從莫斯科的進口,以遵守美國因克里姆林宮入侵烏克蘭而實施的制裁。
制裁的連鎖反應
來自俄羅斯兩大客戶的石油需求急劇下降,將對莫斯科的石油收入構成壓力,並迫使全球主要進口國尋找替代供應,從而推高全球油價。消息人士稱,中國的國家石油公司,包括中國石油(PetroChina)、中國石化(Sinopec)、中國海洋石油(CNOOC)和振華石油(Zhenhua Oil),出於對制裁的擔憂,至少在短期內將避免交易俄羅斯海運石油。這四家公司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中國國企與獨立煉油廠的應對
儘管中國每天通過海路進口約140萬桶俄羅斯石油,但其中大部分是由獨立煉油廠購買,包括被稱為「茶壺」的小型運營商,不過國營煉油廠的採購量估計差異很大。數據分析公司Vortexa Analytics估計,2025年前九個月,中國國營企業購買的俄羅斯石油低於每日25萬桶,而諮詢公司Energy Aspects則認為該數字為每日50萬桶。兩位貿易消息人士透露,在英國將俄羅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以及影子船隊船隻和包括一家中國主要煉油廠在內的中方實體列入名單後,中國石化的貿易部門聯合石化(Unipec)已於上週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
市場影響與未來展望
交易員表示,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大部分石油是通過中介機構出售給中國,而非直接與買家交易。與此同時,幾位交易員表示,獨立煉油廠可能會暫停購買以評估制裁的影響,但仍會尋求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在週三制裁公佈前,11月裝船的ESPO原油報價已滑落至比ICE布蘭特原油每桶溢價1美元,而10月初的交易溢價為1.70美元。此外,中國還通過管道每天進口約900,000桶俄羅斯石油,全部供應給中國石油,多位交易員認為這部分業務受制裁影響可能較小。交易員預計,印度和中國將轉向其他供應來源,從而推高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等非制裁石油的價格。
來源:reuters.com
封面來源: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俄羅斯莫斯科。人們正穿越街道,背景可見俄羅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Lukoil)的總部大樓。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