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學童面臨嚴重的學業壓力,根據教育局資料,在2020年至2024年共有130多名學童輕生。工聯會陸頌雄今日(22日)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詢問過去3年,有多少宗學生輕生死亡及輕生未遂個案,以及當中有多少名學童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輕生個案成因為何。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當局並無強制學校通報學生企圖或計劃輕生的個案。她指出,學生輕生行為成因複雜,政府已在中學推行三層應急機制,以跨部門及跨專業協作模式,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政府暫無打算增加在校社工人數。
無強制通報企圖輕生事件 僅備存學生死亡個案
蔡若蓮承認現行機制下,並無強制要求學校通報學生企圖或有計劃輕生的個案,因此未能提供相關數據。不過,教育局一直有要求中小學呈報學生身亡的個案。數據顯示,由2022至2024年,全港中小學共錄得85宗學生死亡個案,當中中學生佔約93%,小學生則佔約7%。
蔡若蓮指出學生輕生行為,受精神健康、心理因素、人際關係及學業壓力等多方面因素互相影響,不應簡化歸因於單一因素。




三層應急機制應對 籲社會跨界別協作
蔡若蓮續指,政府已於2023年12月起,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該機制以跨部門、跨專業協作模式運作,旨在及早識別並支援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她強調,政府將繼續與醫管局、社署等部門合作,並透過現行的跨部門協作平台,加強對學校的支援,共同應對學生的精神健康挑戰。
對於有意見要求增加學校社工人手,蔡若蓮回應指,現時公營小學已推行「一校一社工」,中學則為「一校兩社工」,政府暫時無計劃增加常額社工人手,但學校可運用現有津貼,按需要購買額外的輔導或相關支援服務。

政府暫無計劃增加常額社工人手
醫療衞生界林哲玄指出,追尋學生輕生原因時或會對家長造成二次傷害,加上精神健康問題非常隱藏,形容「早發現才是王道」,詢問會否提供較人性化的整合方法,及推出精神健康急救推廣或社區檢測的具體落實及時間表。蔡若蓮表示,需加強推廣本港精神健康文化,除增加家長教育外,精神健康急救亦加強老師培訓,尤其是公營中小學的老師,日後會檢視培訓是否足夠。
社福界狄志遠則詢問會否在特別節點,如開學提供問卷,並馬上跟進有問題學生,達至及早識別,早介入。蔡若蓮表示,考試是高危風險時期,會提供「陪你考試」活動、開學活動等。她續指,本身有精神健康問題的高危學生,在過渡的情況時,如小學升中學時,家長願意可將相關情況告訴新學校,惟指部分家長不會有相關打算。
記者:李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