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今日(22日)通過有關「改革滲水問題處理機制」議員議案,此議案無立法效力。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本屆政府明白市民對樓宇滲水問題的關注,因此從不同方面提升處理樓宇滲水效率及成效,包括使用科技、修訂法例,以及推動調解等。同時,會在明年落實優化滲水檢討流程的先導計劃,政府亦會探討不同可行措施協助市民盡快解決滲水問題。
陳恒鑌:政府需明確授權屋宇署主導調查執行
提出議案的民建聯議員陳恒鑌指,香港樓宇滲水問題長期影響市民生活質素和居住安全,令他們蒙受財物損失及潛在的健康風險,惟滲水辦成效多年屢受批評。他指,2022年有近4萬宗滲水個案,近年增加至4.7萬宗,認為政府需明確權責,授權屋宇署主導調查執行,食環署亦應檢視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確保法律互相配合。

謝展寰指政府會在明年落實優化滲水檢討流程的先導計劃。資料圖片

滲水個案由2022年近4萬宗,增加至近年4.7萬宗。資料圖片

香港樓宇滲水問題增多。資料圖片

陳恒鑌指政府需明確權責,授權屋宇署主導調查執行滲水個案。資料圖片

狄志遠表示,政府應賦予滲水辦更大執法權。資料圖片
狄志遠:政府應賦予滲水辦更大執法權
社褔界議員狄志遠建議,政府修訂相關法例,賦予滲水辦更大的執法權力,如涉事單位拒絕處理滲水問題,滲水辦應有權直接進行維修,並向涉事單位追討費用。同時應設立懲罰機制,加大對多次不合作單位的罰則,增加阻嚇力,避免問題久拖不決。他又建議,滲水辦設立「快速處理小組」,處理重複投訴和複雜案件,確保問題能一次性解決,減少住戶的時間和精力浪費,避免案件在多個部門間流轉而被拖延。
建測規園界議員謝偉銓表示,滲水問題對受影響住戶構成很大困擾,又指2024年經滲水辦調查之後,成功找到源頭個案及發出「妨擾事故通知」,只有5000多宗,僅佔同期新舉報個案一成多,認為滲水辦成效不彰。他建議,政府應更重用專業物業管理公司,讓其在處理舊樓維修和緩解住戶糾紛方面擔當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