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稱咪錶的停車收費錶泊車位自上月底加價一倍,當局希望加快車位流轉,滿足短期泊車需求。加價約半個月後,《星島》記者視察各區情況,發現一些過往長期停泊咪錶位的車輛轉往私營停車場,車位流轉明顯增快,可說達到預期效果,部分地區私營停車場更因收費低於咪錶生意大增,以往經常爆滿的「咪錶」停車場反而乏人問津。不過,多區違例泊車情況仍然嚴重,不排除部分車主因咪錶加價令負擔增加,乾脆違泊節省成本。
私家車及電單車的泊車費於上月28日起由每15分鐘2元增至4元,即每小時由8元增至16元,貨車、巴士及旅遊巴士泊車位的咪錶收費則維持不變。新收費實施後,泊車情況突現變化,記者近日下午繁忙時段在銅鑼灣駱克道咪錶位視察所見,有多輛私家車先後駛離停車位,其後有車輛駛入,未見「等位」情況。在現場泊車的彭先生表示,以往現場「一位難求」,加價後感覺較容易找到車位,又指港島區的私營停車場價格高昂,時租一般仍比咪錶貴至少10多元,故此仍盡量選擇咪錶位。
相關報道:咪錶加價|違泊依然嚴重 深夜淪重災區 危害行人安全





大埔墟同茂坊、同秀坊、同發坊均設有咪錶停車位,過往有不少店舖商戶和街坊的車輛長期停泊,其他駕駛者難以找到車位,加價後情況有變。現場所見,泊位不時爆滿,但每隔3至5分鐘便有車輛離開,其他車輛不久駛入,相信一些車主為省錢減少停泊時間,令流轉速度加快。
剛泊車的陸先生表示,以往多數找不到咪錶位,「無得等,唯有駛入旁邊私人停車場」,支付較高昂泊車費,但咪錶加價後不時找到停車位,其花費反而有所減少,故此支持當局加價。
咪錶位流轉加快的原因之一,是減少了長期停泊的車輛。記者在油麻地偉晴街所見,雖然右邊的咪錶停車位一如既往爆滿,左邊路旁亦有約10部車輛違泊或等候停車位,但多名駕駛者均說「等位」時間較以往短。一名汽車美容公司職員透露,以往將車輛停泊於上址咪錶位,每天16小時,費用128元,按月計算3000多元,惟加價後增至每日256元,每月高達7000多元,因此以3800元租賃附近童軍中心的月租車位泊車。
將軍澳石角路一間私營露天停車場則受惠於咪錶加價,日間車位經常爆滿,相鄰咪錶位反而乏人問津。記者日前中午到場視察,發現私營停車場每小時收費為平日13元及假日15元,低於咪錶停車場每小時16元收費,故此加價前咪錶位爆滿的情境不再,目測有多達8成停車位空置,私營停車場則其門如市。不過,由於該咪錶停車場於晚上8時至早上8時免費,故此不少駕駛者入夜後也驅車前來通宵停泊。此外,記者近日傍晚視察土瓜灣美善同道咪錶位,發現近乎「清零」。





不過,咪錶加價或令違例泊車問題轉趨嚴重。車主余先生坦承,商場、私營停車場的收費仍較高,若找不到咪錶位停泊,會選擇違例泊車,「經濟差,有錶位梗係泊啦,無錶位都係違泊多嘅,盡量看住架車囉。」
對於咪錶位加價或加劇違例泊車,警方發言人表示,「道路安全」是警務處處長首要行動項目的其中一項。警務處致力以「成果為本」的執法方式制定整體交通警政策略,以提升道路安全,減少在交通意外中死亡及嚴重受傷的人數,以及改變道路使用者阻礙道路的不負責任行為。警務處進行交通執法時,會靈活調配資源,按照既定指引,並考慮每宗個案的情況,採取適當的管制及執法行動,從而達至上述目標。
運輸署表示,以往咪錶收費遠較一般停車場收費為低,令部分駕駛者傾向在路上尋找或等候空置的咪錶停車位,此舉不時導致阻塞交通。低收費亦令駕駛者離開咪錶停車位的意欲較低,加長其他使用者的輪候時間。為有效善用資源,故此實施新收費,以加快咪錶位流轉,新收費實施至今大致暢順。運輸署會密切監察整體咪錶位使用數據,定期檢視新收費成效。
被問及會否就增設咪錶位,運輸署表示,會考慮道路安全、道路容量、對道路使用者的影響、當區泊車位的需求及當區居民意見等因素,盡量善用有限的路面空間,在個別有需求的地方考慮提供路旁咪錶位,以滿足駕駛者短期泊車需要。運輸署正持續在全港各區增加咪錶位,當中包括油尖旺區、中西區及元朗區等繁忙地區。
記者 黃文威 曾志恒 梁國峰 李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