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全運會系列︱泳隊相隔8年再戰全運 體院「秘密武器」助力港隊

隨着各項目進入全運備戰關鍵期,游泳港隊亦加緊部署。相隔8年再戰全運,泳隊今屆將派出31名泳手參賽,其中四奪奧運獎牌的「泳后」何詩蓓傷癒復出,將出戰50米、100米及200米自由泳和50米蛙泳,為港隊注入強心針;兩屆奧運代表何甄陶亦參與多項自由泳、蝶泳和接力賽,首度出擊全運會。

黃鍇威:何詩蓓傷癒復出注強心針

談及備戰狀態,泳隊教練黃鍇威表示,運動員熟悉深圳場館,現階段訓練成效理想,於世錦賽、世青賽和亞錦賽均取得不俗的成績。部分運動員將完成高原訓練返港,在全運會前參與其他比賽熱身;數名仍在海外集訓的運動員,亦將提前返港適應時差。他補充,團隊預計11月初會北上視察賽場,計算場地與住宿的往返時間,安排交通和訓練,作全面部署。

港隊出身的黃鍇威,曾代表香港出戰第11屆全運會,如今以教練身份出征,感覺截然不同,「既新鮮又具挑戰。」

泳隊教練黃鍇威曾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今屆以教練身份領軍出征。
泳隊教練黃鍇威曾代表香港出戰全運會,今屆以教練身份領軍出征。

 

黃鍇威曾隨隊征戰兩屆奧運,見證何詩蓓踏上頒獎台。
黃鍇威曾隨隊征戰兩屆奧運,見證何詩蓓踏上頒獎台。

 

黃鍇威感謝政府、體院及各體育總會對泳隊的支持。
黃鍇威感謝政府、體院及各體育總會對泳隊的支持。

 

黃鍇威與運動員亦師亦友。
黃鍇威與運動員亦師亦友。

 

游泳港隊派出31名選手出戰全運會。
游泳港隊派出31名選手出戰全運會。

 

與運動員關係亦師亦友

黃鍇威在2017年退役,翌年加入體院游泳部,感恩能以教練身份繼續貢獻泳壇。他說,從未厭倦工作,「從旁協助泳手也很開心。」他與運動員關係亦師亦友,更是「家人」,運動員因而能真實表達內心想法,亦願意信任及尊重教練團隊的訓練安排,「當他們自覺做得不好,會主動要求看回放,一同商討調整訓練計劃。」他續說,自己也從運動員身上學習。

他坦言,現今教練工作比過往不同,除需與各部門溝通和協作,部分運動員長期離港訓練和參賽,教練也要隨隊,一同適應時差與新環境,「訓練更多元化,也有很多創新嘗試。」

黃鍇威指出,泳隊的資源配套充足,教練能聽取各方意見,作更好決定。他舉例,運動生物力學與科技中心會量度泳手在水中的速率,配合水底攝錄鏡頭,傳送至游泳館的大屏幕,讓泳手與教練即時檢討動作,分析入水深度和出水距離等細節。他指,運動員有不同的習慣,部分靠感覺練習,部分愛看數據,通過多角度分析,有助優化訓練計劃。

此外,他提到,營養部會根據運動員的各項指標,制訂個別及團體的營養策略;物理治療師及醫生團隊亦全力支援,協助運動員維持最佳狀態。

體院運動生物力學與科技經理朱柏強分析運動技術和戰術,並提供數據予教練參考。
體院運動生物力學與科技經理朱柏強分析運動技術和戰術,並提供數據予教練參考。

 

朱柏強展示以3D打印製成的硬地滾球特製模具。
朱柏強展示以3D打印製成的硬地滾球特製模具。

 

體院運動生物力學及科技中心測量和分析運動技術表現,向教練與運動員提供建議。
體院運動生物力學及科技中心測量和分析運動技術表現,向教練與運動員提供建議。

 

測速器可分析硬地滾球的球速。
測速器可分析硬地滾球的球速。

 

體院運動生物力學及科技中心測量和分析運動技術表現,向教練與運動員提供建議。
體院運動生物力學及科技中心測量和分析運動技術表現,向教練與運動員提供建議。

 

改良坊間儀器 切合訓練所需

體院設有運動生物力學及科技中心,負責測量與分析運動技術表現,向教練與健兒提供實證為本的改善建議,並協助建立訓練反饋系統,加快掌握技術與發展。相關儀器包括紅外線動作分析系統、測速器及3D打印機等。

運動生物力學與科技經理朱柏強指,「生物力學」主要分為技術與戰術分析,前者評估動作和形態是否標準,後者結合統計數據,常用於球類項目,如分析球路、技術與得分的關連性等。

不同項目需針對性收集數據,朱柏強說,團隊精益求精,會改良坊間儀器,使其更切合訓練所需,如有儀器可調節阻力與速度,卻無法量化資訊反饋,需作改裝,又如早年「RS:X」成為奧運指定滑浪風帆板種時,未有儀器協助鍛鍊「搖帆」技術,團隊自行改良配套裝置。

朱柏強入職30載,隨隊征戰無數,包括拍攝比賽、分析球路,與三項鐵人健兒日曬雨淋。他憶述,早期實驗室只有2名員工及1名訪問學者,出隊時須獨自搬運近30公斤器材。當時運動科技尚未普及,團隊默默耕耘、累積經驗,逐步與教練和運動員建立信任,「他們明白我們真心想幫忙,便會主動請教。」

眾多項目中,他坦言對田徑隊有「情意結」,當年教練邀請支援,團隊花了1年時間摸索數據收集方式,綜合比賽形勢、運動員特質和數據,協助教練安排陣容與接力次序。

難忘港隊男子4×100攀上高峰

回顧2012年,鄧亦峻、黎振浩、徐志豪及吳家峰組成的男子4×100米接力隊,四度改寫香港紀錄,更刷新全國紀錄,登上國際田徑聯會世界排名第10,取得倫敦奧運參賽資格。那年他隨隊見證四子攀上高峰,至今難忘。

接力隊其後多次「換血」,近年多名短跑新星嶄露頭角,於去年亞青決賽勇奪金牌兼破香港青年紀錄。他直言,在一眾年輕小將身上看到當年的影子,盼他們承接前人努力,衝擊獎牌。

朱柏強寄望港隊在今屆全運會爭取佳績,「希望運動員記住,背後有人支持自己,遇到問題就講出來,集思廣益總有辦法!」

記者:仇凱瑭、潘明卉
攝影:何家豪、劉駿軒、葉偉豪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