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州衛生官員週二證實,一名居住在該州的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又稱屈公病)病毒檢測呈陽性,這是美國六年來首次報告的蚊媒本土傳播病例。紐約州衛生部表示,該病毒先前主要在中國等地傳播,此次在長島(Long Island)納蘇縣(Nassau County)的一名居民身上發現。此案例的出現,重新喚起了公眾對本地蚊媒疾病傳播風險的關注,儘管官員強調目前情況已受控制。
納蘇縣衛生部門在一份獨立聲明中補充,該名患者在八月份開始出現症狀。據悉,患者在此之前曾離開所居住的地區旅行,但並未出國。當局並未公布該名患者的身份,其確切的感染途徑也尚不清楚。衛生官員推測,患者很可能是在本地被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後感染,但他們同時指出,在當地的蚊群監測中並未檢測到基孔肯雅病毒,也沒有證據表明存在持續的社區傳播。
紐約州現蹤六年首例本土病例
基孔肯雅病主要透過蚊蟲叮咬傳播,並不能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已知可攜帶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種類,確實存在於紐約市都會區的部分地區,包括郊區的長島。根據州衛生部門的資料,基孔肯雅病主要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典型症狀包括發燒、關節劇痛、頭痛、肌肉疼痛、關節腫脹和皮疹等。
基孔肯雅病傳播途徑與症狀
儘管出現本土病例,但州衛生廳長詹姆斯・麥克唐納(James McDonald)表示,由於秋季氣溫轉涼,蚊子活動力下降,目前的傳播風險「非常低」。大多數患者能在一週內康復,且此病極少致命。然而,該機構也提醒,新生兒、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族群,感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高。
自2019年以來,美國及其領土便未再出現過基孔肯雅病的本土感染案例。紐約州衛生官員透露,今年州內其實已出現另外三例基孔肯雅病病例,但這些病例均與前往病毒流行地區的國際旅行有關。除了基孔肯雅病,當地的蚊子還可能傳播其他危險病毒,例如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東部馬腦炎病毒(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和詹姆斯敦峽谷病毒(Jamestown Canyon)。
新聞來源:NBC News
封面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