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屆立法會任期將屆滿,以「非建制派」自居的新思維社福界議員狄志遠宣布不參選,隨時成為「非建制最後一人」。不過,狄志遠接受《星島》訪問時自言個性溫和,比較適合「愛國者治港」下的議會,議會告別針鋒相對氛圍,行政立法關係大幅改善。他說完全明白政治生態的變化,仍然期望香港政制走向開放多元及民主化。
「鏡頭以外的討論空間很大」
狄志遠在1991至1995年間,曾以匯點(民主黨前身)成員身份當選立法局議員。2021年乘選舉改制,狄志遠重獲政治能量,事隔26年重返議會。他不諱言,若比較兩種議會生態,較為適合愛國者治港下的議會,「30多年前剛引入直選,民主派登堂入室,有新議會生態,政黨之爭多了,議事都是選舉導向,別人罵一句,你罵三句,選票就來了。」
不過狄志遠自問不是喜歡批評的人:「記得當時有次我對一項教育政策很不滿,對着那官員罵了幾分鐘,面紅耳赤,電視剪輯了我的發言,曝光度多了,但事後回想,這不是我的風格。」他說現今議會告別針鋒相對氛圍,「以前罵完政府,可能什麼都沒變過,但現在不同,在鏡頭以外的討論空間很大,其實對民生政策更有建設性。」他亦在4年任期內,與勞福局建立互信,自問大幅提高了政府對照顧者、弱勢社群精神健康的重視。
議會四年總結訪談系列:
專訪︱牧師從政變社福界旗手 管浩鳴:議員要有全局觀 十年前「養貓論」證預判正確
專訪︱「北歡而散」壓力最大 江玉歡4年學懂沉穩:政治高深 拿捏時機發聲才有幫助
專訪︱議會今昔對比 邵家輝指民生政策躍進 談反對控煙無效:做政策最忌理想化
專訪︱議會新丁難爭取表現? 梁熙:「熟書」是底線 陳紹雄引「企業管理思維」





政綱走數 狄志遠:勉強再提政改無幫助
狄志遠4年前在競選政綱中,提出100日內提出議員議案,創造有利條件達致雙普選,最終未兌現。他稱十分遺憾,自己始終是民主派出身,絕不會放棄追尋民主目標。他在不同場合也向建制派、官員反映過推動雙普選,惟反饋都是「再爭論政改只會帶來困擾,不應糾纏」。新思維研判,勉強再提並無幫助,唯有用其他渠道保持社會關注。他強調完善選制後,《基本法》雙普選承諾隻字未變,應以2014年人大「8.31決定」為起步點,盡快開展政改討論。

長遠需找出平衡點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多名「敢言」議員未有爭取連任,狄志遠雖然政治立場溫和,亦有投票支持23條立法、社工註冊修例等,但被外界視為入閘機會低,最後狄志遠宣布不參選,改為支持新思維年輕一代。
狄志遠表示,完全理解政治現實,對黨友能否繼續參與制度保持平常心,但認為香港是自由、多元社會。他期望這政治環境只是過渡期,較單一聲音可能會增加施政盲點,「長遠來說需找出一個平衡點,如何既不動搖國安,又不會令社會變得過份緊張,這要考驗大家的政治智慧。」他自問已做到能力範圍內的事,若新思維無法繼續參選也會坦然面對,毋須太計較個人得失。

狄志遠:若司徒華在世 民主黨不至越走越激
訪問最後,狄志遠慨嘆已故民主黨元老司徒華對其從政之路影響最深,「他有政治判斷力,懂得如何不越線之下爭取民主,在黨內亦有權威,一錘定音,大家都相信他的政治智慧。」2009年激進派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行動,司徒華力阻民主黨參與,翌年支持修改後的政改方案,大是大非問題上「壓得住場」,不許黨員隨波逐流。
狄志遠認為,司徒華2011年逝世後,民主派內再無類似的德高望重人物,在關鍵時刻制止黨友走偏,「雖然新一代也未必聽民主派大佬的話,但若華叔在世,起碼壓得住民主黨,一定不至於惡化至修例風波期間越走越激的地步。」
記者: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