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流感季節,社區傳播加劇,急症室必然人滿為患。《星島頭條》發現,過往動輒顯示要等候8、9小時的「急症室輪候時間」頁面有革新,改為按照病人的緊急情況,顯示五個分流類別的等候時間。同時設有「燈泡」提示,急症室現時正忙於處理屬「危殆」或「危急」的第一、二類病人,可能令輪候時間更長。系統在本周一(13日)改版。
「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輪候時間較長
以今早10時15分為例,全數急症醫院的「危殆」類病人等候時間做到0分鐘,「危急」類病人等候時間少於15分鐘。不過後三類的「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則以「一半人能在以下時間內就診」及「大部份人可在顯示的時間就診」兩種模式顯示,如大埔那打素醫院的「緊急」類病人乍看可在14分鐘內求診,但實際括號內的「大部份人可就診」的等候時間範圍達56分鐘。
至於今早屬「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的等待時間差距更大,以瑪嘉烈醫院為例,一半人只須等1小時,但大部分人要等3.5小時;等候時間最久的北區醫院,則一半人要等5小時,大部人更要等候長達8小時。

以今早10時15分為例,全數急症醫院的「危殆」類病人等候時間做到0分鐘,「危急」類病人等候時間少於15分鐘。醫管局網頁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