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午盛大舉行哥倫布日大遊行

10月13日(星期一)中午12時,芝加哥意大利裔美國人聯合公民委員會(JCCIA)在州街(State Street)舉行哥倫布日大遊行,紀念意大利裔的先祖發現新大陸。自1952年以來,哥倫布日慶祝活動已成為芝加哥地區意大利裔美國人社區世代傳承的紀念活動。

今年是第73屆哥倫布日遊行,當天意大利族人似乎要卯足全力的辦好一個遊行活動,當天從下午12時開始至1時左右結束,哥倫布大遊行以歌舞及歡樂來慶祝這座城市充滿活力的意大利裔美國人社區。

當天遊行開始前,出動了摩多警車隊、雄偉高大的馬隊一馬當先的先聲奪人的博得好彩頭。由於意大利裔的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14世紀乘坐帆船橫渡大西洋而發現北美洲,因此在紀念哥倫布日,意大利族裔都用「船與海洋」的造型作為遊行花車的設計重點。雖然這一節日近年在美國許多地方伴隨著爭議,但在芝加哥,遊行依然保有濃厚的喜慶氛圍。

每一年的芝加哥的哥倫布日遊行都由Joint Civic Committee of Italian Americans(JCCIA)組織,自1952年起便開始舉辦,是意裔社區長期為維護文化認同而堅持的活動。每年的遊行通常從芝加哥市中心的State Street(從Wacker Drive到Van Buren Street)舉行,沿線裝飾、互動增添節日感。當天的遊行開始前,通常伴隨著一場宗教彌撒(在Our Lady of Pompeii教堂舉行),以及對意裔美國人退伍軍人的獻花儀式。通常自1952年以來,哥倫布日慶祝活動已成為芝加哥地區意大利裔美國人社區世代傳承的紀念活動。

自1952年以來,哥倫布日慶祝活動已成為芝加哥地區意大利裔美國人社區世代傳承的紀念活動。

在早上八時,眾人在芝加哥的龐貝聖母神殿(The Shrine of Our Lady of Pompeii, 1244 Lexington Avenue, Chicago)舉行光榮的彌撒,之後到阿里戈公園舉行獻花環儀式,以紀念意大利裔美國退伍軍人,儀式性的環節增強了活動的莊重與社區歸屬感。這些傳統環節,把慶祝與記憶、社區身份結合起來,使遊行不只是炫目的表演,也是文化認同的體現。

13日下午在州街的遊行中最直觀的「喜慶」之處,體現在其豐富多樣的表演與參與形式,遊行包括了多姿多彩的意裔社區組織的花車、遊行方陣、芝加哥的高中銅樂隊、代表不同意大利地區或文化主題的隊伍,會配以旗幟飄揚、裝飾與主題標語。意大利裔是個喜愛唱歌的民族,因此花車上分別傳出西洋流行歌曲到意大利歌劇,悅耳動聽的歌聲處處聞,樂隊演奏、鼓號隊、傳統舞蹈隊伍

雜技表演一隊接著一隊的在街道上穿行,使得整條遊行路線充滿節奏感與現場氛圍。此外,部分參演團體可能穿著傳統意大利服飾、展示意大利各地的舞蹈和文化元素,這加深了文化色彩。

芝加哥意大利美國人聯合公民委員會聲稱,紀念哥倫布大遊行也是社區凝聚與身份表達,遊行不僅是一場文化秀,也是一種社區凝聚與身份表達,大芝加哥地區的意裔家庭、社區組織、俱樂部會集結在遊行路線沿線觀看和參與,揮動意大利國旗(綠、白、紅三色),穿著印有「Italia」或意大利地區名字的服飾,以此表達對文化根源的驕傲。

遊行也是不同群體相互支持、跨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報道指出,在遊行中有原住民族團體、其他文化組織參與對話或表演,彰顯社區間包容性。

後記:哥倫布於1492年10月12日抵達美洲大陸附近的巴哈馬群島,這被歐洲人稱為「新大陸的發現」,但美洲原住民早已在此定居。這一事件是歐洲人開始大規模殖民美洲的開端,並促使歐洲探險家和殖民者紛紛前往。早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倫布率領船隊西渡大西洋,於1492年10月12日到達了他認為是印度的島嶼,並將其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島。他誤認為自己抵達的是亞洲,所以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直到後來的探險家亞美利哥·維斯普奇考察後,才斷定這片陸地並非亞洲,而是一塊全新的大陸,並以其名字命名為「亞美利加洲」(America)。

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芝加哥市舉行哥倫布日大遊行,意大利美女們艷光四射、吸引住圍觀者的目光。 梁敏育攝

哥倫布日遊行的花車都以「船和海洋」作為設計的主題。梁敏育攝

趣味十足的雜技表演,讓民眾樂的大聲歡呼。 梁敏育攝

遊行隊伍出動了騎警,讓當天的哥倫布日大遊行博得開場紅,圍觀的民眾頻頻鼓掌讚揚。 梁敏育攝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