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閒人 240萬個飯碗懸了

聯邦政府對俗稱「糧食券」的營養補充援助計劃(SNAP)的新規9月起正式生效。這項被稱為「自上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以來最大規模的削減行動之一」的改革,預計可能使約240萬人在短時間內失去領取糧食券的資格。

這項改革的核心是擴大對受益人的工作要求,凡是不能提供每月80小時工作、培訓或志願服務記錄的人,將不再有資格獲得糧食券。作為「大而美法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1月1日起,新規將進一步擴大至18至64歲群體,包括此前可豁免的退伍軍人、無家可歸者、曾經寄養青年等,都需要滿足工作或培訓要求,否則面臨類似的時間限制。對於有子女的家庭,門檻也提高了。新規要求子女超過14歲的父母(此前是18歲)也必須滿足工作要求。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測算,這項改革將影響約320萬成年人,其中包括100萬55至64歲的老年人和80萬名學齡兒童的家長。單親家庭首當其衝,比如一位母親的孩子如果年滿七歲,她就必須滿足每月80小時的工作時長,才能保住糧食券。但現實中許多低薪崗位不提供穩定時數,更難兼顧育兒責任。移民社區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目前曼哈頓下東城、華埠地區有超過四分之一(26.2%)的家庭領取糧食券福利。

新規的執行面臨諸多挑戰。由於聯邦補貼的削減,各州不得不承擔更多成本。地方官員警告,行政開銷會飆升,甚至需要重新僱傭人手來應付審核。統計顯示,類似情況下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能夠成功恢復資格。有些人失去SNAP資格並不是因為沒有工作,而是因為錯過了表格、電話或無法及時上傳文件。州檢察長們也開始發聲,批評新規要求提交社會安全號碼等做法侵害隱私,並醞釀法律反擊。

SNAP是美國最大的反貧困項目之一,全美有超過12%的食品雜貨銷售來自SNAP支付。大型連鎖商店如沃爾瑪、Costco、Kroger可能在短期內失去部分糧食券顧客,但長期來看,這些低收入群體仍需要購買食物,勢必會轉向更便宜的大賣場,反而增加客流。相反,本地小型雜貨店和獨立便利店更可能被重創,有分析預計他們將損失6%到10%的銷售額,許多小店恐怕難以維持。

這場改革背後是深刻的政治理念分歧。政府強調「在美國勤勞才能有飯吃」,把糧食券改革塑造成推動就業的措施。反對者則認為這是以犧牲窮人的溫飽換取預算數字的賬面漂亮,在政治上也充滿象徵意義。非營利組織糧食研究及行動中心的研究指出,對糧食券項目的時間限制並未有效促進就業,反而常因繁瑣的文件和行政程序,導致部分符合條件的人失去福利。

隨著新規推進,美國各地社區食品銀行、慈善機構的壓力預計會迅速增加。對許多低收入家庭來說,不僅要在緊縮的預算下勉強維持生活,還要面對複雜的申報制度、不斷被拒絕的恐懼和孩子饑餓的哭聲。另外,小型雜貨店預計將損失6%到10%的銷售額,許多小店可能難以維持。更大的衝擊波將傳遞給各地的食品銀行和慈善機構,它們早已不堪重負的食品救助系統將面臨更大壓力。

政策可以辯論修改,但胃不能等。一位貧困者的話令人心碎:「打開冰箱,\xf9堶惇繷ㄗS有。政治人物說的是數字,但對我們來說,這就是餓肚子。」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