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速北都發展是本屆政府重點項目。政府今日(6日)宣布,牛潭尾新發展區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即日起開放予公眾查閱,為期至11月4日。該區佔地約130公頃,將定位為科教園區,重點發展北都大學城、興建綜合醫教研醫院,並預計提供約13,000個住宅單位,以配合新田科技城的創科發展及北都人口增長。
收593份書面意見 普遍支持科教園區定位
政府於2024年11月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公眾參與活動,就牛潭尾新發展區的土地用途建議收集意見,共收到593份書面意見,當中29份來自團體或組織,包括大學、商界、環保團體、居民組織和關注團體,其餘皆為個人意見。
公眾普遍支持將佔地約130公頃的牛潭尾新發展區定位為科教園區,並重點建設北都大學城,其中包括設立第三所醫學院,以及興建綜合醫教研醫院。政府已根據所收集到的公眾意見,制訂了牛潭尾新發展區的建議發展大綱圖,並將公眾參與報告上載至相關網站供市民查閱。
醫院位處牛潭尾站可步行範圍
有人建議綜合醫院選址須移至牛潭尾站附近,縮短由鐵路站步行至醫院的距離。惟公眾參與報告提到,曾考慮其他選址,但由於地盤限制、技術挑戰、用家要求和項目時間不配合等因素,最後沒有採納更接近牛潭尾站的選址。不過,報告強調,擬議綜合醫院將會位於牛潭尾站步行可達的範圍內,並已規劃兩條公眾行人通道,連接綜合醫院與牛潭尾站,其中一條將會24小時開放,經牛潭尾車廠上蓋的公眾休憩用地和一幅住宅用地直接通往醫院。
此外,公眾亦可取道牛潭尾站旁邊的休憩用地前往醫院,政府或於該處設置一條全天候的公眾行人通道。同時亦會徵詢運輸署意見,在綜合醫院附近提供合適的公共交通設施,如巴士或小巴站,方便使用者。
相關新聞:第三間醫學院︱田北辰質疑選址偏遠 倡鄰近鐵路站 設「救護專用通道」防塞車




維祥公祠將保留 研究活化再利用
翻閱公眾參與報告,有人倡議保留攸潭美村的一些現有建築物,如維祥公祠、攸潭美村村公所、前攸潭美小學等作文物保育。署方回覆指,雖然項目範圍內並無法定古蹟,但根據文物影響評估,建議將1887年興建的維祥公祠及其周邊地方劃為「休憩用地」,視進一步研究作活化再利用。另外,前攸潭美小學具歷史價值,建議在大學城範圍內保留小學現有建築物,讓師生對牛潭尾的教育歷史有所認識。
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環評程序的技術備忘錄及環評研究概要的要求,完成發展牛潭尾新發展區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並制訂了適當的緩解措施,以確保項目符合《環評條例》的規定。市民可透過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網站瀏覽環評報告,公眾查閱期將由10月6日起至11月4日為止。
牛潭尾新發展區法定城規程序年內展開
牛潭尾新發展區的法定城規程序將於本年稍後時間展開。規劃細節、隨後的土地平整和基建工程,將會全力配合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的工作,該小組負責制訂北都大學城的發展策略。目標是讓牛潭尾大學城首批土地可於2028年產出,以供上蓋發展。公眾可透過牛潭尾新發展區的網站,獲取項目的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