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有無數疑團仍待人類去解構,促使中國無間斷探索月球。國家航天局和國家原子能機構今日(6日)聯合發布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研究最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首次基於對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研究發現,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這發現進一步深化人類對月球「二分性」現象的認識。
相關新聞:嫦娥六號月壤研究重大突破 月球阿波羅盆地形成於41.6億年前
《環球時報》報道,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青年科研工作者何升表示,此前的研究發現,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地貌、元素分布和岩石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月球的「二分性」現象,被認為這可能與月球的形成與演化歷史密切相關。



月球背面樣品比正面低100℃
而此次研究發現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月幔更「冷」,則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對月球「二分性」現象的認識。
何升指出:「此前對於月球』二分性『的研究,主要基於遙感、地球物理探測數據和數值模擬,而嫦娥6號帶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樣本則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直接『去研究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區別。」
相關新聞:嫦娥六號月背樣品最新成果公布 驗證月球起源岩漿洋模型
研究團隊通發現,嫦娥六號玄武岩樣品的結晶溫度約為1100℃,比來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號等樣品低約100℃。這項研究將為月球正面與月球背面的月幔溫度差異提供岩石學與地球化學等科學依據。
研究成果刊《自然·地球科學》
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李子穎表示,有觀點認為,月球正面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比月球背面更多,這可能與月球正面月幔溫度高於月球背面相關。通過對人類獨一份的月背樣品進行研究,未來還有望獲得更多發現,取得更多研究成果。
據了解,此次取得的「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這一研究結果由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相關科研成果已刊於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