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誕生歷史性結果:該黨首位女性總裁出爐,且因在野黨難推統一候選人,其大概率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作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衣缽繼承者」,她被視為「安倍2.0」,經濟或重啟貨幣寬鬆、外交對華強硬,將給日本政經添不確定性,而她首要需攻克兩大關——國會當選首相、打破「一年一首相」魔咒。
日本民眾最關切的三大核心議題——經濟與通脹、外國勞工與遊客管理、自民黨「黑金」改革。在經濟政策層面,高市早苗明確提出以「戰略性危機管理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其核心思路明顯延續了前首相安倍晉三的「三支箭」框架,尤其傾向於重啟貨幣寬鬆政策。但這一政策方向存在顯著矛盾:十多年前安倍的「三支箭」僅給日本經濟帶來短暫刺激,並未解決根本問題;更關鍵的是,安倍時期日本深陷通縮,貨幣寬鬆有「刺激通脹、啟動經濟」的邏輯基礎,而當下日本已面臨高通脹壓力,若再推行寬鬆,只會加劇物價上漲、加重民眾生活負擔。此外,寬鬆政策必然導致日圓貶值,這一結果極可能引發美國的反對,高市早苗能否推動這一政策,尚存巨大疑問。
除了內部經濟政策的矛盾,美日關稅協定也給高市早苗的經濟施政埋下隱患。儘管她曾公開表態「若協議損害日本利益,將與美國重新談判」,但面對美國的強勢壓力,她是否真有「向特朗普叫板」的政治魄力,外界普遍持懷疑態度。
在外國勞工與遊客議題的核心在於,日本民眾的排外情緒本質上源於經濟不景氣,若為迎合保守民意嚴格限制外國勞工,將進一步加劇日本因少子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短缺;若對遊客採取不友善姿態,又會打擊旅遊業這一重要經濟支柱,最終恐陷入「經濟越差——排外越重——經濟越差」的惡性循環。
至於「黑金」問題,高市早苗出身於安倍派系,而安倍系正是「黑金」問題的重要源頭之一:若她選擇「壯士斷腕」推進改革,必將重創自己在黨內的安倍系基礎;若迴避改革,則會進一步流失選民對自民黨的支持,陷入「不改失民心、改則失黨基」的困境。此外,在內政方面,高市早苗與自民黨長期盟友公明黨的分歧,可能直接動搖執政基礎,令其面臨國會倒閣的危機。
在外交與安保領域,高市早苗的對華強硬立場尤為值得關注。她不僅延續了安倍晉三的「親台」傾向,更明確繼承了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對國」的定位,若她無力打破國內困境,會否將內部矛盾轉為外部矛盾,積極挑釁中國以轉移國民視線,且此舉還可換取美國給予日本經貿和安保利益。
綜合來看,高市早苗若正式出任日本首相,將面臨國內政經困局與外部外交風險的雙重擠壓:她既缺乏足夠的政治能量化解日本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其強硬的外交與安保立場又可能成為中日摩擦的「催化劑」,進而對亞洲區域和平穩定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