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數字乳腺斷層合成成像(DBT)技術的先驅之一、科學家與企業家——吳濤博士(Dr. Tao Wu),因病於9月27日在波士頓辭世,享年51歲。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用二十餘年的心血推動DBT乳腺癌篩查技術,挽救無數女性生命,也以仁心善舉溫暖無數人心。
吳濤博士1974年生於北京,自小展現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與過人天賦。他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後,赴美國深造,獲布蘭代斯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他進入哈佛醫學院附屬麻省總醫院(MGH),師從影像診斷權威科潘斯(Daniel Kopans)教授,開始改變全球乳腺影像學的DBT研究。
DBT技術能通過多角度掃描生成乳腺三維影像,顯著提高早期乳腺癌檢測的敏感性與準確率。吳濤博士在MGH完成世界上第一台DBT系統的研發與臨床試驗,並用大量病例證明其在乳腺癌早期檢出中的巨大價值。
這一突破在當時震動了醫學界,他的博士項目連續獲波士頓的WCVB4、WBZ5與WHDH7等多家電視台的專題報道。這台歷史性的DBT原型機,如今被收藏於波士頓醫學歷史與創新博物館,成為醫學影像史上的里程碑。
為乳腺癌早診立下功勳
憑藉在DBT領域的創新貢獻,吳濤博士屢獲國際殊榮:2002年獲得北美放射學會(RSNA)科研榮譽證書,2003年獲北美醫學物理學會(AAPM)青年科學家獎,2004年以DBT臨床應用研究榮獲AAPM《醫學物理》年度最佳學術論文獎。多年來,他始終擔任AAPM乳腺攝影與DBT專業委員會委員,並參與制定中國數字乳腺攝影技術質量控制規範的國家標準,為全球和中國乳腺影像發展貢獻卓著。懷抱「科技必須造福患者」的信念,吳濤博士博士後期加入全球最大的婦女健康醫療設備企業Hologic,任首席醫學物理學家,將DBT技術成功轉化為臨床產品。隨後他親赴亞太地區推廣DBT,推動與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及東南亞多地醫院的臨床合作與教育計畫。2010年 與天津腫瘤醫院合作,發表亞洲首篇DBT研究論文於RSNA。2014年與台灣榮民總醫院合作的臨床研究,在RSNA榮獲優異獎,這是台灣首次在RSNA獲此殊榮。2017年,吳濤博士懷著「將全球先進乳腺影像技術帶回中國」的願景,毅然離開海外高位,創立達影醫療,出任創始人、董事長及首席科學家。在他的領導下,達影醫療不僅推動中國DBT技術的普及,顯著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率,更於產品設計上榮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為國產醫療設備爭光。吳博士亦親身參與制定中國DBT國家標準,為中國婦女健康奠下長遠基礎。
科學家與慈善家的雙重身影
除科研與產業貢獻外,吳濤博士二十多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他資助中國貧困山區學校建設,捐款修橋修路,為當地兒童提供醫療與教育援助,用行動回饋社會。熟悉他的人回憶,吳濤博士是一位胸懷坦蕩、善意待人的學者與企業家。他常勉勵後輩科研人員保持批判性思維與人文關懷,樂於分享經驗與資源,被後輩尊稱為良師益友。
事業再繁忙,吳濤博士始終珍視家庭。他的愛子Leo回憶,父親即使行程緊湊,也不曾缺席他的每一次童子軍活動,更曾擔任童子軍遠東理事會執行委員一年,以身教教導責任、愛與堅持。
吳濤博士的同事與友人皆表示,他用嚴謹的物理學知識與仁心,為全球女性健康事業帶來不可磨滅的進步,也以公益善舉溫暖了無數人。他的胸懷、天賦與勤勉,將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在乳腺癌防治領域,吳濤博士的貢獻無法被時間抹去;而在朋友與家人心中,他永遠是一位誠摯溫厚的人。」一位合作醫師深情緬懷。
從北京到波士頓,從實驗室到全球醫療產業,吳濤博士用一生詮釋「讓科學改變生命」的使命。他留下的不僅是推動醫療進步的技術與成果,更是一顆仁心與責任感。吳濤博士的離世,是醫學界與科技界的巨大損失。然而他對乳腺癌早診早治、對社會公益和家庭所作的貢獻,將長存於世。他用才華、勤奮與愛,為世界留下不可替代的印記。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吳濤博士在實驗室留影。檔案圖片

DBT技術先驅吳濤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