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27年規劃與建設、耗資15億美元的波士頓南站(South Station)摩天塔近日正式揭幕,這座高達 51層的玻璃塔樓,標誌著波士頓市中心邁入一個融合商業、交通、住宅與公共空間 的新時代。市長吳弭在揭幕儀式上強調,這不僅是地標性建築,更是振興後疫情時代市中心經濟、推動城市多功能發展的重要拼圖。
距離波士頓唐人街牌樓只有兩個街區,南站作為新英格蘭地區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之一,長期以來承擔著地鐵、巴士與火車的換乘功能。新落成的南站摩天塔被視為「空中開發權」(air rights)運用的成功範例——透過充分利用車站上方空間,不僅帶來經濟效益,更為市中心注入新活力。
吳市長在致辭中指出:「這是一個開創性的項目,是全國範例,展示城市如何透過空中開發權為市中心注入新生命與空間。這座塔樓是後疫情時代振興市中心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摩天塔的第11層設有綠意盎然的空中花園,為繁忙的交通樞紐增添自然景觀;頂部16層為166套麗思卡爾頓品牌住宅公寓,價格從130萬至1500萬美元不等;下層則容納大型辦公空間、零售店面與公共設施,實現「城中之城」的構想。
此外,項目還對 南站巴士總站進行擴建,運力提高50%,並全面改造火車大廳,使之成為富有建築美感的城市門戶,為通勤者提供更舒適的出行體驗。
吳市長:打造多功能區域
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波士頓市中心面臨重新定位的機遇與挑戰。辦公室空置率攀升、零售商業尚待復蘇,使市中心亟需新的經濟與社會活力。吳市長表示,她希望將市中心發展為「集商業、購物、娛樂與住宅於一體的多功能區域」,讓市中心不再只是上班族白天到訪的地方,而是人人願意停留、工作、生活與休閒的城市核心。
「我們希望波士頓市中心能夠煥發新的生命力,不論是企業還是居民,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我們的願景是——讓波士頓成為每一個人的家。」她強調,市政府將繼續推動市中心的可負擔住房、公共綠地與社區文化活動,使商業與居民生活得以共存共榮,並平衡發展與保護歷史風貌。
目前南站塔樓已宣布入駐的三家企業包括:金融服務公司Citadel、律師事務所Jones Day及保險公司FM。雖然仍有數十萬平方英尺辦公空間待租,但開發商認為,隨著交通便利與公共設施升級,將吸引更多具有前瞻性的企業落戶市中心。
高樓引發保護歷史景觀爭議
與此同時,波士頓規劃與發展局(BPDA)董事會上週批准一項具有爭議的市中心新規劃,允許部分地段興建高達70層摩天大樓。該計劃尚需波士頓分區委員會最終表決,並將舉行公眾聽證。部分社區團體擔心,過高的樓宇可能破壞歷史街區風貌,甚至在某些季節投下長陰影影響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與公共花園的景觀。
吳市長回應稱,城市發展需要在保護歷史與迎接未來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致力通過規劃和社區參與來保護城市珍貴的歷史遺產,同時推動經濟增長與住房供應。」
南站塔樓所在的區域是整個新英格蘭最繁忙的交通樞紐,擁有地鐵、城際鐵路與長途巴士三大系統。專家認為,憑藉這一區位優勢,南站塔樓未來可帶動周邊形成更多餐飲、零售、娛樂和住宅綜合體,吸引更多居民與遊客。
參與設計的Pelli Clarke & Partners建築事務所合夥人克拉克(Fred Clarke)稱讚該項目「賦予建築靈魂,使之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也像是一座城中之城」。
後疫情時代的振興之路
疫情對波士頓市中心的打擊尤為嚴重,商業停滯與人流減少導致辦公大樓空置率上升,許多餐飲與零售店鋪關閉。專家指出,要真正振興市中心,僅依靠辦公樓不足以支撐,需要更多元的業態與社區氛圍。
南站摩天塔及相關開發被視為城市復蘇的重要試點:透過商業與住宅並行、工作與休閒結合,吸引市民重新回到市中心生活與消費,同時為企業提供現代化辦公環境。
吳市長表示,市中心的振興不僅是經濟指標的提升,更關乎城市歸屬感與生活品質。未來隨著更多開發項目推進,波士頓市中心有望成為一個商業繁榮、文化多元、生活宜居的「城中之城」,讓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煥發嶄新活力。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新大樓和有百年歷史的南站大樓形成鮮明對比。

吳市長在開幕典禮中致詞。市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