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01 霍詠強
《以色列為何同意特朗普20點計劃?》
歐洲的思考模式:以巴到俄烏衝突
儘管左搖右擺、但為何歐洲不肯配合美國,而選擇承認巴勒斯坦?
每次歐洲媒體問到中國問題,必然提到人權、自由,新疆種族歧視、壓制當地人民,30年如一日。意識形態已經成為歐洲用作象徵民主自由國度的標記,僅餘的”優勢”,他們的知識繭房程度可以視為絕症,徹底掩蓋了懷疑和理智。
歐洲國家對巴勒斯坦的態度,特別是在2025年下半年集中出現的“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外交行動,是其基於國內民意、地緣戰略利益、歷史包袱以及美國政策分歧等多重因素綜合博弈的結果。在巴以問題上,美國長期偏袒以色列,歐洲國家,如法國,則認為一味追隨美國會損害自身利益和中東和平進程,與美國的策略產生分歧。
國內政治與民意:人道主義危機引發的公眾壓力;國內穆斯林及進步派團體的游說;通過承認巴勒斯坦國來回應民意,緩解執政壓力。
– 加沙地帶嚴重的人道危機經媒體傳播,在歐洲社會引發強烈反響,游行示威頻發。
– 壓倒性的民意調查結果調整政策,例如82%西班牙民眾認為加沙發生“種族滅絕”。
地緣戰略利益:維護周邊穩定,保障能源與經濟利益,追求戰略自主。
– 巴以衝突外溢導致地區動蕩,中東油氣供應威脅歐洲能源安全。
– 為避免進一步得罪阿拉伯國家,歐洲需要平衡與中東各方的關系。
– 在巴以問題上與特朗普政府的激進做法保持距離,是歐洲尋求戰略自主的體現。
歐洲對巴勒斯坦的態度,為何左搖右擺?
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只有象徵意義,但在當前局勢下現實影響有限,雖然愛爾蘭、挪威、西班牙牽了頭,法國也跟上,但其他國家、尤其是瑞士和德國態度閃縮。
推動”兩國方案”與應對現實困境:”兩國方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解決巴以衝突的框架。許多歐洲國家認為,承認巴勒斯坦國是為這一瀕臨破產的方案注入動力的最後嘗試。然而,現實情況是,巴勒斯坦在確定領土、有效政府等方面存在實際困難。加沙與西岸地帶長期處於分治狀態,這使得承認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只有象徵意義。
為何以色列同意特朗普對巴以衝突的20點計劃?
哈馬斯以往曾多次拒絕放棄武器的要求,從哈馬斯的角度看,該計劃的多項要求是“繼續侵略巴勒斯坦人民的方案”,並且等同要求哈馬斯“投降”,也完全失去立身之本和政治資本,觸及了其生存根本,亦無法確立“兩國方案”,接受它確實非常困難。
所以以色列同意,除了預計哈馬斯很大機會會拒絕外,更準確的描述是,以色列在做“雙重準備”。
哈馬斯接受:如果哈馬斯罕見地同意了,那麼以色列將在無需付出更大代價的情況下,實現其核心安全目標,即一個非軍事化且不再由哈馬斯控制的加沙。計劃對以色列撤軍設置了諸多前提,且缺乏明確的時間表。這種模糊性使得內塔尼亞胡可以向國內宣稱,以色列並未同意全面撤軍,並將繼續控制加沙。
哈馬斯拒絕:這很可能是以色列預料之中甚至更可能面對的情況。一旦哈馬斯拒絕,以色列就獲得了繼續並升級軍事行動的 “綠燈”和更充分的合法性,國際社會的反抗將會更為無力。特朗普已明確表示,美國更能“全力支持”以色列,以軍可能採取更殘酷的軍事行動直至滅絕巴勒斯坦。
如果巴以衝突的20點計劃,落在俄烏衝突頭上?
1. 頓巴斯等四州將成為去極端化且沒有恐怖勢力的區域,不會對鄰國構成威脅。
2. 頓巴斯將由一個臨時過渡性的技術官僚性質委員會治理,該委員會不涉及政治,負責管理居民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務及市政事務。
3. 澤連斯基及其他派系同意,無論是直接、間接或任何形式,均不得參與頓巴斯的治理。所有軍事及進攻性基礎設施,包括地道與武器製造工廠、將被銷毀,且不得重建,在獨立機構的監督下展開去軍事化程序。
4. 區域合作夥伴將提供保證,確保澤連斯基及相關派系履行自身義務,同時保證「新頓巴斯」不會對鄰國或其居民構成威脅。
5. 中亞及國際夥伴合作,籌組臨時「國際穩定部隊」,並計劃立即進駐頓巴斯地區。
6. 俄羅斯不會佔領或併吞頓巴斯。俄羅斯軍方將根據與國際穩定部隊、保證國達成的去軍事化標準、里程碑與時程撤離,目標是確保頓巴斯成為不再對俄羅斯、白俄或兩國公民構成威脅的安全區域。實際操作上,俄羅斯軍方將依據與過渡管理機構協議的安排,逐步把所控制的頓巴斯區域移交給國際穩定部隊,直到完全撤離為止,但將在頓巴斯周邊維持安全警戒區,直到徹底消除恐怖主義威脅並恢復安全。
特朗普願意向俄烏提出這個方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