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治氛圍日益緊張的背景下,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的多名高級官員,包括總統得力助手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國務卿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及國土安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Kristi Noem),已陸續遷入華盛頓地區的軍事基地住宅。此舉主要源於他們在私人住所面臨的持續抗議和潛在暴力威脅,尤其在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事件後,官員們對個人安全的擔憂加劇。例如,米勒的妻子凱蒂·米勒(Katie Miller)便曾在自家門口遭陌生人威脅,其社區也出現了譴責米勒為「納粹」的通緝海報。
據統計,至少有六名特朗普政府的高級政治任命官員現居住在軍事設施內,這些住宅過去通常是為高級軍官保留的。國土安全部長諾姆搬進了安那考斯迪亞-博林聯合基地(Joint Base Anacostia-Bolling)內原屬海岸防衛隊司令的官邸;國務卿魯比歐與國防部長彼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則居住在麥克奈爾堡(Fort McNair)的「將軍排」(Generals’ Row)。陸軍部長丹·德里斯科爾(Dan Driscoll)也與另一位陸軍高級政治官員共住在緊鄰阿靈頓國家公墓的邁爾-亨德森霍爾聯合基地(Joint Base Myer-Henderson Hall)。
官員遷居軍事基地的背後原因
儘管過去有內閣官員為安全或便利而租用基地住房的先例,如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茲(Robert Gates)和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但當前如此大規模的政治官員遷入軍事設施實屬罕見。這一趨勢不僅反映了美國社會的嚴重兩極分化,也凸顯了政治暴力威脅的真實性。除了官員個人感受到的威脅,安全部門在柯克遇刺後也主動建議某些官員搬遷。然而,大量需求已對軍事基地的住房供應構成壓力,導致部分高級軍官的住房短缺,甚至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也因空間不足而未能成功申請入住。
軍民界線模糊化的爭議
此現象引發了外界對文職政府與軍隊之間傳統界線日益模糊的擔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國際研究與政治學副教授阿德里亞·勞倫斯(Adria Lawrence)指出,在一個健全的民主國家中,軍隊應為整個國家而非特定政黨服務,將政治顧問安置在軍事基地傳遞了一個有問題的訊息。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學教授羅伯特·佩普(Robert Pape)則認為,兩黨人物都面臨真實的政治暴力威脅,問題的關鍵在於應嚴肅對待所有威脅,而非僅保護單方。他批評總統特朗普取消了對其批評者,如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的特勤保護。
這些官員通常需支付「公平市價」租金,但此舉有時也能為政府節省維安成本,因為保護團隊無需在附近另租據點。然而,居住在被戲稱為「特朗普綠區」的軍事基地內,也讓這些官員與他們所治理的城市更加隔絕。他們身處受保護的泡沫中,遠離了首都的日常節奏,也更難接觸到多元化的選民。以米勒夫婦為例,他們最終決定以375萬美元的價格掛牌出售其位於維珍尼亞州阿靈頓北部的住宅,該住宅的賣點之一正是「罕見的隱密性、精緻與引人注目的設計」。
來源:《大西洋月刊》
封面來源: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華盛頓。安那考斯迪亞-博林聯合基地(Joint Base Anacostia-Bolling)據報發現一名武裝人員闖入,基地隨即進入封鎖狀態。圖為封鎖期間,安全人員駐守在一個入口處。美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