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南時候》是台灣公共藝術史上第一部劇情長片! 源於三年前,台灣的環南市場以嶄新的新建築樣貌落成,廣邀藝術家以公共藝術的形式為市場留下珍貴的記錄。
亞洲躍動電影節行政主任王曉菲於「Reeling2025」芝加哥第43屆LGBTQ國際影展中,隆重推出由台灣導演李鼎執導的「華南故事」以及由黄熙執導、方瑄製片的「女兒的女兒」兩齣台灣電影讓大芝加哥地區的影迷觀賞。9月26日下午,本報記者採訪了導演李鼎。
勵志又富有豐沛情感
《環南時候》是現年56歲的台灣導演及作家李鼎(Leading Lee )的作品,李鼎在2008年推出首部執導的電影作品《愛的發聲練習》,2014年將其出版的文學作品改編為劇情長片《到不了的地方》,是一部勵志又富有豐沛情感的公路電影,環南故事是一部以跨越時空、有親情、友情、懷舊的電影。
當天李鼎表示,所謂的「公共藝術」,指的是放在公共空間、面向公眾開放的藝術作品,例如芝加哥千禧公園的「雲門雕塑」、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臺北南港展覽館外佇立的「天人境界」,皆是大眾耳熟能詳的裝置藝術。但嘗試以電影來為公共藝術表達,則是臺灣公共藝術史上的首例。當天他指出,在21世紀網絡發達的時代,公共空間並不限於「某地某的時空」,透過互聯網全球各地的人們都可以觀賞的藝術,就可以稱之為「公共藝術」了,他稱非常榮幸的以一部台灣早年的殺豬、殺雞鴨、也出售各式配料的華南市場,探索台灣早年的歷史與古老的事跡。
李鼎表示,他多次在環南市場探索,與當地的殺豬販、攤主聊天,深入了解他們對環南市場、對人生的觀點,後來那邊的小販們知道李鼎要拍一齣以華南市場為背景主題的影片的時候,他們建議他拍黑片或同性戀電影,最後,李鼎也就決定了「環南時候」劇情的概括。
電影「環南時候」李鼎導演邀請了演員夏騰宏、王渝屏、宋柏緯、初孟軒等擔綱演出,於2023年10月8日在高雄電影節首映,2024年5月31日在中國台灣正式公映。影片圍繞著被稱為「環南四少」的三男一女展開,核心劇情聚焦於其中一位成員被揭露實為來自2022年的時空穿越者,透過身分謎團與照片缺失等細節,建構懸疑脈絡。劇情取材萬華的真人真事,卻雜揉穿越時空、同性戀等元素,劇情集結了四位演員追憶一段屬於環南四少的青春時光,其中一人穿越回到1991年與他的父親相遇相識、重新認識了他的父親,了解他的父親心中的愛,以及給留下來的人如何面對人生的故事。「華南故事」也藉著跨越時空的友誼,讓世人以全新的視角重新的認識自己。
導演李鼎當天表示,他非常欣賞芝加哥的旖旎風光與處處都有的公共藝術。他也提及早年在芝加哥的倫道夫街(Randolph Street )也曾是堆積雜貨、屠殺豬牛羊的市場,但時代的改變,如今芝加哥的倫道夫街已經比變化建設成全球大企業的總部、例如麥當勞快餐、谷歌等跨國企業的總部;台灣的華南市場也一樣的在改變。他說早年華南市場是採購軍中夥食的重地,直到當時的參謀總長郝伯村下令成立國軍「副食中心」,夥食改為統一招標,環南市場七成的收入突然成為真空。不過市場有其韌性,能屈能伸,慢慢轉型擴展早年沒有的市場,讓環南有一種打不倒的魄力,從市場到人皆是如此。如今的華南市場是全球各地遊客必遊之地,嘗遍台灣最著名的小吃、購買難尋到的烹飪調味料的市場。
李鼎導演非常感激亞洲躍動電影節行政主任王曉菲讓他在芝加哥講述華南故事的理念,他稱電影中利用跨越時空的方式,重新講述了當年不被世人認同的「同性戀」到如今人們都清楚對自己的愛及肉體是要負責任的。電影也被邀請擔任「2023 高雄電影節」耽美主義的開幕片、還參與了亞洲的同志影片,導演李鼎表示後續種種都是他從未料想,就如同《環南時候》的穿越、環南市場頂樓的夕陽一樣魔幻。終於,他將讓環南「我們這種人誰要看」的故事被世界看見。
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榮獲台灣公共藝術史首部劇情片《環南時候》導演李鼎。 梁敏育攝

以跨越時空講述親情與友情的影片《環南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