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近來購買房屋再轉售(翻修)的利潤持續縮水。根據房地產數據公司Attom的分析,從4月至6月,典型的翻修房屋在扣除費用前的投資回報率僅為25.1%,是自2008年以來最低的利潤率。
美聯社報道,該公司指出,毛利潤——即投資人購屋成本與轉售價格的差額——在第二季比去年同期下降13.6%,僅剩6萬5300美元。Attom的定義中,翻修屋指的是在前次成交後12個月內再次出售的物業。翻修通常是投資人以現金購屋,再支付修繕或翻新費用,之後重新上市出售。

近來購買房屋再轉售(翻修)的利潤持續縮水。美聯社
導致翻修獲利能力下滑的主因是居高不下的房價。Attom執行長羅布巴伯(Rob Barber)表示:「由於房屋價格歷史性高企,我們看到翻修的利潤率非常低。適合翻修的物件——通常是較低價、需要整修的房屋——其買入成本持續上漲。」
數據顯示,第二季翻修屋的中位購屋價達25萬9700美元,是自2000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點;而轉售中位價為32萬5000美元,與第一季持平。房市長期供不應求,加上低價屋競爭激烈,也推高了投資人取得物件的成本。
自2000年代末金融危機後,隨著房市復甦和房價上揚,翻修獲利已連續十餘年下降。相比之下,2012年秋季典型翻修屋在扣除費用前的投資回報率高達62.9%。
即便翻修變得不如以往賺錢,這種交易仍相當普遍。今年第二季有78,621套獨棟住宅和公寓被翻修,占該季度所有房屋交易的7.4%,略低於第一季與去年同期。
美國房市自2022年初起進入低迷,當時利率從疫情時代的低點開始攀升。去年二手房銷量跌至近30年新低,今年依舊疲軟。銷售放緩導致房屋在市場停留時間延長,庫存顯著增加,這對能以現金購屋或動用房產淨值的買家和投資人而言反而有利。
隨著許多準買家被高房價排擠出市場,投資人(不論是出租型或翻修型)在美國房市中的比重持續上升。根據房地產數據公司BatchData的報告,第二季全美有33%的交易來自投資人購買,是至少五年來的最高比例;而在2020至2023年間,這一比例平均僅為18.5%。
整體而言,今年第二季投資人共買進345,752套房屋,比第一季增加15%,但比去年同期減少12%。目前投資人持有的物業約占全美8600萬套獨棟住宅的20%。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