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偽裝微信、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和電商平台詐財後,「假冒客服」騙徒再度變招,近期大量發送聲稱市民已訂閱影片分享平台YouTube Premium及即將扣費的短訊,並稱需要致電申請取消。為揭穿其詐騙手法,讓公眾加以警惕,《星島》記者假裝受騙主動聯絡,與騙徒對話及訊息溝通逾句鐘,獲悉騙徒大話連篇,包括必須暫時凍結銀行戶口才能停止扣費,最後會引導受害人開啟WhatsApp視像通話當中的「螢幕分享」功能及登入網上銀行戶口,從而竊取帳戶名稱、密碼和一次性驗證碼,並在另一裝置登入戶口轉走所有存款。
「你於今日續訂YouTube Premium高級會員,將自動扣除費用HKD1793.00,如需攞(取)消訂閱請致電:2733-0256。」從未訂閱的《星島》記者收到短訊後,隨即致電了解其詐騙手法,接聽電話的「熱線客服」指示開啟手機的YouTube,點擊「個人中心」及「訂閱YouTube Premium」,稱應可找到「取消訂閱」;記者表示找不到,獲告知訂閱「已經生效中」,若不即時取消,「通話結束後便會扣費」。
相關報道:YouTube Premium詐騙短訊|騙徒手法各異 有大學生被要求自行轉賬失$40萬

記者假裝深信不疑,表示要取消訂閱,並按對方要求加入「客服專員」的WhatsApp號碼,發送「取消會員訂閱,解除會員扣費」的訊息。此時「熱線客服」掛線,不久收到「客服專員」的WhatsApp來電:「你好,中國銀聯註銷中心,有甚麼可以幫到您?」記者解釋一番,對方稱可協助取消訂閱,並提醒以後不要再看YouTube,「你可能點擊了那些廣告,第一個月訂閱免費,之後就會收費。」

「客服專員」指示將通話「免提」打開,並打開手機的瀏覽器,輸入指定網址,登入「中國銀聯」網頁及點擊「線上客服」,繼而發送「解除訂閱YouTube Premium」等字眼,以及姓名和年齡,不久收到對方發來的「YouTube 會員自動扣費服務單」,當中提及每月會從個人的微信、支付寶或銀聯帳戶扣款,並且有「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蓋章。

一直通過電話從旁指導的「客服專員」,又指示發送「我已核實確認是我本人,請幫我關閉」,未幾獲回覆扣費服務解除失敗,原因是系統查詢到扣費方式包括的微信、支付寶、銀行戶口無法自動解除扣費服務,如需解除扣費,需先申請保護名下帳戶安全,並發送「終止扣費指令人報備保護資金安全」。

記者按指示發送「申請保護名下微信、Alipay、銀行戶口」,隨即收到微信官方號碼發送的短訊,當中附有驗證碼,以英文註明只用作凍結帳號。此刻,「客服專員」指示在「線上客服」對話框輸入驗證碼,但不用發送。
不久,記者的微信帳號被凍結,又收到微信發送的短訊,指通過綁定手機發送短訊驗證碼申請的凍結操作已生效,「請確保你不是在他人誘導下進行的操作,並且未給他人共享手機或電腦屏幕……」由此可見,騙徒在微信平台申請凍結記者的帳號,並通過虛假「中國銀聯」網頁看到記者寫下的驗證碼,將之輸入便成功凍結。
相關報道:YouTube Premium詐騙短訊|騙徒利用微信官方凍結功能 博取受害人信任(附解凍方法)

「線上客服」訊息指出,微信帳號已成功凍結及保護,記者告知「客服專員」後,按指示輸入「申請保護名下銀聯戶口」;訊息回覆指,已安排「註銷專員」陸正剛負責,並發送其工作證。「客服專員」說:「這就是我!」

「註銷專員」指示輸入帳戶所屬銀行名稱及存款總額,以保護帳戶款項不被扣減,又兩度提醒不可寫錯戶口餘額,應先登入網上銀行查看。記者輸入後,收到訊息指「檢測到您名下存在多個銀聯帳號戶口」,「註銷專員」指必須申報所有戶口,否則難以完成取消訂閱,記者於是再輸入虛假帳戶資料。

通話逾一小時後,騙財技倆終於揭開,記者按指示在WhatsApp通話的頁面點擊「分享螢幕」及切換視像通話,「註銷專員」隨即要求以手機開啟網上銀行戶口,相信是企圖在同屏模式下查看帳戶有多少存款,並窺探或藉詞騙取帳戶名稱、密碼和一次性驗證碼,繼而以其他設備登入該帳戶轉走存款。記者基於任務已完成,馬上掛線。
突發行動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