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州長柯謨長期自詡為以色列「極力支持者」,不僅捍衛其在加沙戰爭,也積極對抗持不同意見的民主黨人。然而,隨著其紐約市長選戰進入最後數周,柯謨立場顯現轉變跡象。15日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柯謨稱加沙局勢「慘不忍睹」,呼籲立即結束戰爭,並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保持距離──不到一年前,他曾報名為內塔尼亞胡在國際刑事法院辯護。
《紐約時報》報道,柯謨表示,「無疑,紐約及全國人民看到持續的屠殺,深感不安,希望戰爭結束,認為這拖得太久。這應立即結束,釋放人質,停止暴力。」
相較之下,市長選戰領跑者、州眾議員馬姆達尼(Zohran Mamdani)對以色列及其領導人批評更為尖銳。柯謨的言論引人注目,因其首次公開質疑戰爭,顯然受到馬姆達尼及愈發支持其立場的選民壓力。
作為溫和派,柯謨在競選中多次抨擊馬姆達尼的親巴勒斯坦立場,稱其批評以色列政府助長紐約市反猶太主義。然而,民調顯示,民主黨人及紐約市民對戰爭的看法迅速轉變。近期民調顯示,紐約市選民更支持馬姆達尼的立場,且多數同情巴勒斯坦人,而非以色列人。
柯謨對以色列採取更強硬立場亦有政治風險。他與現任市長亞當斯爭取支持以色列的猶太選民支持,無法承受失去其選票或資金。專訪中,柯謨小心避免直接批評以色列軍方或內塔尼亞胡,並多次將焦點轉回馬姆達尼。他批評馬姆達尼承諾一旦內塔尼亞胡踏足紐約,將馬上逮捕他,稱「紐約市長不應基於政治判斷逮捕世界領袖」。
去年11月,柯謨曾加入由德肖維茨(Alan M. Dershowitz)領軍的律師團,為內塔尼亞胡辯護,反對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他當時嚴厲譴責哈馬斯。但他於15日澄清僅關注法院管轄權問題,否認與內塔尼亞胡結盟,稱「從未與內塔尼亞胡站在一起」,並強調兩人無政治關係。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