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盂蘭文化節」今日(12日)起一連3日在銅鑼灣摩頓臺遊樂場舉行,市民免費入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致辭時表示,盂蘭節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國家和特區政府亦非常重視盂蘭文化的保育。她指,盂蘭節是融合宗教和文化傳統的中國民間節氣,盂蘭文化得以在本港發揚光大,與潮屬社團貢獻不無關係。為保育盂蘭文化,盂蘭文化節已舉辦7屆,以弘揚孝道積德行善為基礎,融入現代創新的元素,務求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認識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傳承。
潮總有自信發揚光大盂蘭節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陳振彬致歡迎辭表示,在特區政府支持下,香港潮人盂蘭聯會在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的保育機構,潮總有自信把這項寶貴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將植根於全港18區的獨特潮汕文化成為香港重要而普及的民俗文化,增強地區力量,推動地區發展,為香港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今年「盂蘭文化節」主題為「解鈴盆會」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監事會主席林建岳表示,自2015年以來,潮屬總會連續舉辦七屆盂蘭文化節,今年舉辦第八屆盂蘭文化節,有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是香港獨特而富有積極意義的族群文化。今年更精心設計豐富節目,並邀請了一班年青人參加。他指年輕一代也越來越喜愛盂蘭文化,積極投身到弘揚盂蘭文化中,這一可喜的新氣象,起到積極正面作用,保證潮人盂蘭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潮總盂蘭勝會保育工作委員會主席胡炎松預料今次一連3日的活動可吸引2萬名市民入場,估計場內最吸引市民的攤檔是「盂蘭新章」盂蘭四處抓卡牌、工作坊及功夫茶攤檔,至於今次活動開支,他估算包括宣傳等開支約為500多萬元。
團長嘆難表演木偶 盼政府提供資助
場內設有不同攤檔,包括潮州音樂、木偶劇團等,香港新順香木偶潮劇團團長王錫玉指自己由小到大接觸木偶劇,歷經興衰,「而家啲小朋友好少睇」,感嘆現時較少機會將以前的藏品拿出來供市民觀賞,甚至表演,稱「呢種懷舊感覺係有錢都買唔嚟」。他建議政府,為類似劇團提供資助,以便劇團可以向大眾展現傳統文化,「可以租借公園場地畀我哋,畢竟私人好難做」。






非遺專車計劃「移動非遺」 介紹「大士王」紙紮像含意深厚
盂蘭文化節亦設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的全新非遺專車計劃「移動非遺」,講解員Miko表示本港現有超過400多項非遺項目,其中13項特別被選出在專車上推廣。
Miko特別提到,今次被選擇推廣的包括潮汕地區的傳統紙紮工藝,如在盂蘭神壇常見的「神馬」與「大士王」紙紮像。她解釋「大士王」背後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相傳祂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之一,負責管理遊蕩的靈魂,勸導鬼神勿擾人間。她希望通過分享這些故事讓民眾更深入理解非遺背後的文化脈絡與傳統精神。
今年「盂蘭文化節」主題為「解鈴盆會」,亮點活動包括實境互動劇場《阿囡返歸》,「盂蘭新章」盂蘭四處抓卡牌,場內更設有搶孤競賽、盆供堆壘、盂蘭文化歷史展覽等一系列與時俱進盂蘭文化活動。
日期:2025年9月12至14日 (星期五至日)
費用:免費入場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8時
地點:摩頓臺臨時遊樂場 (香港銅鑼灣摩頓臺) (鄰近香港中央圖書館)
記者、攝影:李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