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 領養被遺棄或被放棄飼養的動物

【漁護署/領養/遺棄/動物】不少人以為動物被送到漁護署後,有大部分會被人道毀滅,但其實透過「動物領養計劃」,市民可到本地動物福利機構,領養由漁護署送去的流浪動物。有參加計劃的貓狗領養慈善協會指,中心有七成的動物是來自漁護署,先由署方進行打針、驅蟲等基本治療,提高毛孩被領養的機會,再送到動物福利機構,供市民領養。

漁護署去年接收3219隻動物  579隻交予動物福利機構安排領養

本港現時有17間動物福利機構參與了漁護署「動物領養計劃」,漁護署會從被人遺棄或無人認領的動物中,挑選性情溫馴和健康的動物,送往機構並供市民領養。在2024年,漁護署合共接收到3219隻動物,包括1012隻狗、465隻貓;交予動物福利機構安排領養的動物則有579隻,其中狗隻和貓隻只有483隻,不足五成。相比在2023年,漁護署有616隻動物交予動物福利機構安排領養,其中狗隻和貓隻佔493隻,領養數量稍有下降。

漁護署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動物,Chi Chi(左二)領養唐狗Abigail,右一為Jen、右二為關晉樂。何姵妤攝
漁護署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動物,Chi Chi(左二)領養唐狗Abigail,右一為Jen、右二為關晉樂。何姵妤攝

 

貓狗領養慈善協會創辦人Jen(右)。
貓狗領養慈善協會創辦人Jen(右)。

 

Chi Chi(左)領養唐狗Abigail。
Chi Chi(左)領養唐狗Abigail。

 

關晉樂指出,領養數量的確有進步空間,仍有不少動物是待領養或待送到動物福利機構。
關晉樂指出,領養數量的確有進步空間,仍有不少動物是待領養或待送到動物福利機構。

 

漁護署一直致力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或被放棄飼養的動物。
漁護署一直致力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或被放棄飼養的動物。

 

漁護署一直致力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或被放棄飼養的動物。
漁護署一直致力鼓勵市民透過伙伴動物福利機構領養被遺棄或被放棄飼養的動物。

 

漁護署獸醫師(動物管理)關晉樂指出,領養數量的確有進步空間,仍有不少動物是待領養或待送到動物福利機構。現時動物管理中心接收的動物,主要是在街上流浪、被主人棄養及扣留的個案動物,例如是殘酷對待動物及非法進口個案。

關晉樂續說,當動物送到中心後,會安排房間、進行身體檢查及行為觀察,亦要核對報失記錄,為提高動物被安排領養的機會,漁護署會進行疾病治療、行為訓練和美容護理,獸醫師亦進行健康及性情評估,最後送到動物福利機構供市民領養。他呼籲在養寵物之前要積極考慮領養,有不少乖巧且可愛的動物等待領養,值得一個機會有一個家,成為家庭一份子。

貓狗領養慈善協會: 七成動物是來自漁護署

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貓狗領養慈善協會,創辦人Jen早於2018年開始,一直接收漁護署送來的流浪動物,希望從不同渠道救援及照顧動物,讓更多毛孩有一個家,「我們有七成的動物是來自漁護署,種類應有盡有,由於中心空間不足以照顧動物,加上每隻動物需要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我們會將毛孩送到暫養家庭住二至四星期,亦讓牠們適應與人相處。」

參與毛孩救援工作17年的Jen指,透過計劃在2021年疫情,她接收到一隻因為前主人要移民而棄養的唐狗Abigail。三年間,Abigail多次轉到不同的暫養家庭,協會亦一直為牠尋找領養家庭,但大多數人因為居住空間不足而不選擇大型狗隻,令牠一直都找不到主人。

至2024年9月,Abigail幸運地遇上領養人Chi Chi。她說:「今年是我們遇上Abigail一周年,暫養了牠6個星期後,知道牠一直未有家庭願意領養,我們當下很生氣,因為牠是很乖很好的,所以我們就決定領養牠,成為牠的家人。這也是我第一次有自己的寵物,第一眼看見 Abigail就感受到牠對我信任。」

記者何姵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