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藩市,超過五千名清潔工與後勤人員每天默默維護著城市的正常運作,從國際機場到醫院,從政府大樓到公園設施。這些「看不見的勞動者」中,約有一千名是華人移民,多數為女性。對她們而言,清潔工的工作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支撐家庭向上流動的希望。
現年三十五歲的梅穎珊(Ying Shan Mei),就是這一群體的縮影。2006年,她17歲來到美國讀高中,畢業後曾從事零售及派發傳單等工作。2011年因父親失業,她陪父親去面試時「臨時被拉入行」,自此成為清潔工,並加入服務業僱員國際工會87號地方分會(SEIU Local 87)。
她與千百位工友一樣,清理辦公室、倒垃圾、洗廁所,在城市的邊角默默付出。隨著在工會的參與逐漸加深,梅穎珊開始為不諳英文的華人工友翻譯,進而結識工會領導層。2019年,因財務秘書長退休,她在主席鼓勵下參選並成功當選,成為Local 87的財務秘書長。如今,她已連任兩屆,正在競逐第三屆。
「最難忘的是新冠疫情。」她回憶說,當時全市陷入癱瘓,許多公司停擺無人上班,自然也不再需要清潔工,因此每天都有工人失業,高峰時期甚至每日多達兩百人接到裁員通知。工會必須為這些工友爭取保留醫療保險,「因為那時候大家最害怕的,就是萬一感染新冠卻沒有醫保,後果可能非常嚴重。」疫情中甚至有會員因此失去生命,其中也包括華人。
談到這次競選財務秘書長,梅穎珊坦言挑戰來自競爭對手。不過,她希望未來能繼續推動改革,包括:為會員爭取更好福利;在財務方面開拓新收入來源,如出租工會物業;推廣工會影響力,吸引更多移民工人加入。
Local 87每四年與僱主進行談判,爭取加薪與保障福利。如今,會員每月繳交56元會費,換來更具保障的薪酬與醫療制度。對許多移民家庭來說,這份工作與工會的支持,是改變命運的重要基石。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許多華人女性移民曾在製衣業工作。然而隨著行業式微,不少人被迫轉入餐館、農產品雜貨店等勞動密集卻缺乏保障的工種。這些職場往往工時長、收入低,幾乎沒有晉升機會,也難以看到向上流動的希望。
相比之下,在市府機構、三藩市機場、市立醫院及公園設施等單位擔任清潔工與後勤人員,則成為移民家庭追求穩定生活的理想選擇。透過工會談判所爭取到的待遇,不僅支撐日常生活,還讓不少家庭能送子女進補習班、好的學校,甚至存下買房基金,實現邁向中產階級的目標。
Local 87長年參與移民權益運動,公開反對驅逐與歧視,並在全國移民議題上持續發聲。這使得工會不僅是一個勞工保障網,更是移民社區爭取尊嚴與政治參與的重要平台。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