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周三(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屆時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據了解,此次首次集中展示解放軍力量結構新布局,同時所有受閱武器裝備都是國產現役主戰裝備,是繼2019年國慶大閱兵後解放軍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集中亮相。
高超音速導彈優勢突出
高超音速是指物體的飛行速度超過5倍聲速,也就是大於等於每小時6125公里,若以這個速度從北極飛到南極,只需要不到3個半小時。高超音速導彈最大的優勢就是飛得遠、突防能力強,而且可以針對目標進行精準而猛烈的火力打擊。
東風-17 突防能力強
解放軍的高超音速武器,首先想到的就是東風-17常規導彈。2019年國慶70周年盛大閱兵中,東風-17常規導彈首度公開亮相,與以往圓錐形彈頭導彈不同,東風-17的彈頭呈扁平三角錐形,有水平和垂直的短翼,這樣設計的彈頭飛行軌跡靈活多變,突防能力大大增強,能夠全天候、無依托,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突防手段可能會變得更加多樣化,比如說彈體的結構會變得更大。除此之外,不僅利用有變化的飛行軌跡、真真假假的誘餌彈頭,包括其他的多彈頭的突防模式,也可以在未來進行更好的應用。





鷹擊-21 針對遠程水面艦艇
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YJ-12)是中國研發的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主要設計目標是針對敵方設防嚴密的超大型海上目標。據央視新聞評論員魏東旭,鷹擊-21最大的特點是以類似於彈道導彈的飛行方式,實現了遠射程和突防能力的進一步強化,它可以針對地面的目標,尤其是嚴密設防的高價值目標進行遠程火力打擊。也就是說,轟炸機可以在對方防空體系火力圈的打擊範圍之外,把空射型的高超音速導彈發射出去,突破對方的防空火力攔截,針對高價值目標進行摧毀,轟炸機可以在發射完導彈之後盡快返航,戰場生存能力會進一步提升。如果在空機的平台上,比如在轟炸機上也是配備有帶有助推段的這種高超音速的導彈,它的打擊距離就會進一步延伸。所以高超音速導彈會根據它的使用環境、執行任務的能力和搭載的平台的不同,它也會出現一種變化,以適應不同的作戰體系以及不同的作戰環境。
新域新質作戰力量
除了高超音速裝備,新域新質作戰力量也會是9月3日閱兵的一大亮點。近些年在無人智能等新質作戰裝備領域,我國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無偵「雙雄」
早前播出的紀錄片《攻堅》中,首次出現無偵-10和無偵-7一起執行任務的畫面。它們分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怎麼來進行配合?據央視新聞評論員魏東旭認為它們是有角色分工的,比如說其中的一架無人機可能主要是使用合成孔徑雷達,包括其他的傳感器進行廣域偵察。另外一架無人機可能就要對它進行精準識別,把目標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圖像及時回傳,這樣就可以知它具體在什麼樣的位置,運動狀態是怎樣的,這個目標的屬性是什麼。根據這個情況進行判斷之後,指揮人員馬上就可以制定有針對性的戰術戰法,針對目標進行及時有效而精準的火力打擊。







反無人機激光炮
對於,「反無人機」能力,魏東旭表示,一些微波武器可以有效地針對低慢小目標進行攻擊,對它進行群體化的殺傷。此外,現在的激光武器技術越來越成熟,激光武器打這些低慢小目標,可以瞬間秒殺,單位時間內可以進行多次攻擊,而且它是不發射彈藥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魏東旭又指,我國大型微波武器現在技術很成熟,已經進入了實用化的階段,在一些防務展和航展上,已經看到了多種形態的定向能武器,有各種型號的車載激光炮。在九三閱兵當中也有機會看到這些定向能武器。
無人智慧化裝備亮眼
在珠海航展上引起廣泛關注的「機械狼」屬於智慧化四足機器人,它們可以像狼一樣實施集群作戰,能攜帶不同載荷在複雜地形上配合步兵戰士作戰。不少網友都表示期待在今年「93」大閱兵中看到「機械狼群」的身影。
除了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上跑的有機械狼、機械狗、無人車,另外水上有無人艇,水底下還有無人潛航器等。對於先進的無人艇、無人船,包括無人潛航器,魏東旭表示,現在的發展模式就是大型化,而且實現了多功能化。比如大型無人潛航器,在水下持續潛航的時間越來越長,如果說結構比較大,那不僅可以執行情報和數據的搜集任務,同樣也可以攜帶一些水下作戰的武器裝備,比如說可以布放一些智能水雷,或者說使用它所攜帶的魚雷,像潛艇一樣可以針對目標去發動攻擊,這都是無人潛航器尤其是大型無人潛航器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無人艇而言,最大的看點就是尺寸是越來越大,它可以實現多功能在一個平台上的集成。
例如「虎鯨」無人艇最高航速42節,續航力4000海浬。該無人作戰艇有很強的態勢感知能力,並搭載高科技AI系統,能快速分析偵察蒐集到的海空信息,規劃火力打擊方案,分配火力資源,優先打擊高危險目標。「虎鯨」無人作戰艇還可搭載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實施跨域偵察和聯合作戰。
空軍海軍陸續有新機型亮相
近年來,解放軍空軍海軍的戰機發展迅速,陸續有新的機型亮相,本次閱兵的空中梯隊也是非常令人期待。曾於7月份訪港的山東艦航母編隊,讓香港市民得以近距離領略大國重器的風采。甲板上整齊列陣的戰機中,殲-15T彈射型艦載機尤為亮眼。殲-15T外觀延續殲-15經典佈局,細節卻暗藏升級:它的起落架不僅增加了彈射桿,在整體強度上也有提升,支撐桿加粗兩成,主起落架採用雙輪設計,可把降落時輪胎與甲板間的壓強均勻分散,降低甲板摩擦損耗,可以實現在滑躍型航母和彈射型航母之間靈活部署。
在殲-15T夯實戰力的同時,殲-35隱身艦載戰鬥機也正加入艦載機家族。2024年第十五屆中國航展,空軍型殲-35A以飛行表演的形式首次亮相。同時,在展館內「海上攻防」主題區域,還首次展出了殲-35艦載戰鬥機1︰5模型,與殲-15T艦載戰鬥機、直-18F艦載反潛直升機、翼龍-2反潛巡邏無人機系統等同台亮相。
首次在本屆中國航展展出的雙座版殲-20,也就是殲-20S的1︰2模型。據專家介紹,按國際標準來看,殲-20S是世界上第一款雙座隱身五代機。它不是簡單的增加了一個座位,而是進行了綜合優化,增加後艙飛行員相當於給殲-20增加了一個大腦,可以更好地處理來自機外和機上傳感器的信息,作出判斷和決策。所以,殲-20S真機的首次亮相也是萬眾期待。
此外艦載機部隊新面孔,彈射型殲-15,它可以實現滿油滿彈的起飛,而且它的機載雷達設備、飛行控制系統也是有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空戰的能力、精準的火力打擊能力都是越來越強。其實殲-35也適合和航母平台進行結合,它是一種雙發中型的隱身艦載機。
殲-20S可更好地與無人機配合
說到空軍的主力機型20家族,魏東旭指,殲-20S(即雙座版的殲-20)能夠成為現實,就可以更好地和無人機進行配合。直-20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在基本型號的基礎上衍生出很多的改型,戰艦上可以部署,使用特殊的傳感器要針對潛艇進行探測,甚至可以掛裝魚雷,針對水下潛航的潛艇進行直接打擊。對於運-20而言,如果讓「胖妞」飛得更遠,運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它的發動機功率可以提升,這樣它就可以運送更重的主戰裝備,也可以實現更遠的飛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