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可能遇到醫療保險理賠申請被拒絕,專家鼓勵消費者據理力爭,維護應有權益。健康媒體KFF Health News報道,多伊徹(Anna Deutscher)的孩子有需要接受聽力檢查,這項預防性醫療按照法律規定保險必須涵蓋,但每次她都自掏腰包支付大約350元,因保險公司一再拒絕。
沒有人想花時間與醫療保險公司爭辯,許多人覺得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精力來做這件事,不過專家稱,當遇到保險公司拒絕支付預防性醫療的理賠時,消費者可採取以下幾個步驟據理力爭。
第一、檢查保單,確認是否涵蓋該項治療或服務。留意任何排除責任或限制條款。
第二、確認有關服務是否屬於預防性醫療。根據聯邦《可負擔醫療法案》(ACA),許多類型的預防性醫療都應該涵蓋在保險範圍內,不需額外付費。如果屬於建議預防性篩檢,並且擁有私人保險,包括透過ACA規定下健保市場購買的保險,應該不用支付「共付費用」(copayment),也不應在事後收到帳單。不過,仍有少部分保險計劃屬於「祖父條款」(grandfathered in),意味著可能不享有ACA所提供的同等權利和保障。請向僱主的人力資源部門或福利管理人員查詢。
第三、如果理賠申請被拒絕,消費者可要求解釋原因。醫療保險公司依法須解釋每次拒賠的理由。拒賠通知書或「理賠說明書」上應該會列明原因,原因可能是排除在涵蓋範圍之外、編碼錯誤,或被認定該服務非屬醫療必要。請跟進並詢問更具體的細節與判定標準,同時索取理賠說明書,之後提出申訴。
第四、提出申訴過程有幾個步驟,通常需要填寫申訴表格,請造訪你的保險公司網站,查看「理賠說明書」,或致電保險公司詢問如何著手,說明你為何不同意拒賠的理由。還可以請醫生寫信,解釋為什麼這項服務屬於預防性和必要性。需留意期限,提出申訴的限期應該會標明在「理賠說明書」(Explanation of Benefits)中。依法保險公司必須接受外部審查員的裁定。有關詳情可瀏覽政府網站:healthcare.gov。
五、如果保險由雇主提供,申請理賠中遇到障礙時可以考慮向雇主的人力資源部門求助。人資部門通常有你所沒有的保險公司聯絡管道。從法律上來說,人資部門沒有義務提供協助,而且涵蓋某項醫療服務,對僱主來說未必符合財務利益。不過,如果你把為保險申訴準備的文件寄給人資部門,可能會促使他們敦促保險公司重新考慮。事實上,多伊徹最後是依賴公司人資部門協助解決了理賠。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