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來日本口是心非的道歉有意義嗎?

二戰後日本已經出過三十多個不同首相,證據顯示其中只有兩個是真心誠意願意對日本戰爭行為做出道歉,而且有行動的。其他的都是口是心非,不只沒有具體的行動,反而在實際做法上是對中國採取敵對的行為。

美國作家Randy Hopkins 在他和張純如母親張盈盈最近出版的書中(英文原名《Iris Chang and the Power of One》)詳細地揭露了大量的內情,指控日本外務省在張純如出版《南京大屠殺》後,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買御用學者及世界有影響力的刊物,去攻擊醜化張純如的著作,期間長達10年之久。在這段時間日本換了五個首相,充分顯示日本政府對二戰的反省責任是完全沒有誠意的。這麼多年日本口頭道歉背後下毒手的行為,中國政府看在眼裡還要讓這樣的惡性循繼續嗎?中日未來的關係能建築在這樣政府無恥、人民無知的基礎上嗎?

根據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民意調查機構PEW(皮貓)顯示,當今87%的日本人對中國是負面印象,完全沒有好感。另外多個個人網紅及機構街訪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日本年輕人對二戰在中國的南京大屠殺表示不知情,更沒有聽過日本軍隊曾經大規模使用過細菌戰。

如果日本政府無恥地在教育政策上有意掩蓋逃避真相,造成人民的無知,更揭示出教育歷史真相的重要性。

今年中國民間拍攝的幾部電影,為澄清歷史事實深具意義,經由國際社交媒體的傳播討論,給予日本民間、尤其是年輕人教育,認識真正的歷史真相,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認知上的共識,覺悟到二戰歷史到底是應該怎麼總結,才是對中日兩國及亞洲甚至世界的發展才是最有利的。既然兩國政府在幾十年都無法突破這個盲點,那麼只有靠民間及媒體去做另一種程度的努力,是有相當程度的意義和影響力的。

也唯有如此才能縮短認知、加強共識,給歷史認知、正義公理合理的面目。

其實與其他國家處理類似問題而取得成功的案例來看,最好的道歉就是付諸行動,把當年二戰中侵佔掠奪的東西如古物書籍還給中國,把至今仍然遺留在中國的上百處而且有毒的化學武器的基地清理乾淨,在戰爭期間中國各地犯下的暴力罪行,正確寫在教科書裡教育年輕人,給正義一個公平合理交代,唯有做到這幾點,中日未來關係的才有可能正常及友好。

▍王宇宏 新澤西州 ▍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