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道功能不佳服用益生菌有機會中毒?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出一宗個案,一名患短腸症候群的6歲中國男童,因服用含益生菌配方奶誘發「D-乳酸酸中毒」,過度嗜睡而求醫。文章指,現時缺乏臨床試驗支持益生菌用於兒科短腸症候群,高風險人士應謹慎選用不產「 D-乳酸」的菌株。
「D-乳酸酸中毒」是種罕見但嚴重的代謝併發症,發病機制為腸道吸收不良,以及結腸菌群(如乳桿菌屬、雙歧桿菌屬)過度生長,導致過多未吸收醣類發酵,繼而產生D-乳酸;臨床表現包括言語不清、眼球震顫、步態不穩、疲勞等。
根據《香港醫學雜誌》個案報告,該男童3歲曾接受大範圍切除小腸及右半結腸手術,6歲時已能透過腸道攝取營養,其中配方奶粉佔其總能量攝入約20%。至入院前一周,男童家屬因原配方奶缺貨,改用含副乾酪乳桿菌與長雙歧桿菌的益生菌配方奶。
男童之後因嗜睡倦怠入院,並確診「D-乳酸酸中毒」,經治療後狀況改善,恢復飲用無益生菌配方奶,並採取低醣飲食,之後數月臨床狀況穩定,飲食依從性良好。
報告指,動物研究與臨床報告顯示,益生菌可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抑制病原菌及調節免疫反應,對短腸症候群患者有益。不過也有病例顯示,益生菌可能在短腸症候群兒童引發「D-乳酸酸中毒」及敗血症,腸道吸收不良患者,需仔細權衡不同菌株益處與風險。
記者: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