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今年已錄得9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早(1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為加強滅蚊效率,計劃9月起試行新科技,利用機械狗攜帶滅蚊劑,於地形複雜、人員難以到達的地區進行噴灑,初步將試用一隻機械狗,若成效顯著會進一步增加數量,亦會繼續研究其他滅蚊方法。他亦透露曾試驗以無人機噴灑滅蚊劑,但因本港多山地形導致藥劑易被風吹散,效果未達預期。
謝展寰呼籲市民清積水
謝展寰指出,白紋伊蚊是傳播基孔肯雅熱的主要媒介,這種蚊子偏好在積水中滋生,例如花瓶、花盆底碟、冷氣機水盤等。他提醒市民應每兩三天清理一次積水,以減少蚊蟲滋生的機會。





食環署成立19個跨部門滅蚊專組
政府方面,食環署已聯同多個部門成立19個地區專責小組,重點巡查地盤、舊樓及後巷等容易積水的地方。今年首7個月,食環署已發出84張告票,其中77宗涉及地盤積水問題。謝展寰強調,地盤管理人員需特別注意防蚊工作,以免影響工人健康及工程進度。
謝展寰表示,當發現輸入個案後,當局會立即在患者居所及工作地點等周邊250米範圍內加強滅蚊,同時持續於公共場所進行防治工作。相關工作將聯合房屋署、康文署、路政署、物業管理及飲食業界共同推進,強調要嚴防病毒傳播,絕不可鬆懈。
明年試驗白紋伊蚊身上培植細菌
謝展寰指出,世衛建議透過在白紋伊蚊身上培植細菌,以抑制其繁殖及病毒傳播能力,新加坡已採用此方法並取得良好效果,本港預計明年展開相關試驗。他強調,由於入境旅客眾多,輸入個案難免增加,不排除出現本地感染風險,但相信現行措施能有效防止大規模爆發。
首階段走塑成效佳 次階段改推試驗計劃
謝展寰表示,首階段「走塑計劃」成效理想,改變市民生活習慣。惟考慮到首階段推行後,有反映指現有環保餐具未能完全替代塑膠製品,加上業界反映缺乏合適替代方案,當局決定暫緩強制實施第二階段,決定改推「非塑膠容器試驗計劃」,公開邀請本地餐飲業界試用各類環保容器,並就產品性能提供意見。
謝展寰透露,目前已有近千間食肆參與試驗計劃,期望更多業者加入,並逐步擴大試用範圍。他強調,待相關產品發展成熟後,才會考慮立法規管,現階段強制推行恐引發強烈反彈。
垃圾徵費方面,謝展寰指政府重視民意,措施主要目的是減廢。他稱近期加強宣傳教育及回收配套後,已見明顯減廢成效,有信心可實現2035年「零廢堆填」目標,甚至無需興建第三座焚化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