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港產片取景地成為內地旅客來港的打卡熱點,最著名的當然是充滿「港味」的舊油麻地警署,政府更把它列為「旅遊熱點」,計劃採取預約制開放內部參觀。本港90年代的經典港產片《古惑仔》,多年來亦風靡內地觀眾,近日有遊客因《古惑仔》專程到銅鑼灣打卡,重現電影經典場景,反映舊港產片在旅遊經濟上仍有一定影響力。旅遊界及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善用電影IP發展全產業鏈,推動影視旅遊,帶動周邊經濟效益。惟有學者認為,香港缺乏完整的IP產業思維,若只聚焦拍攝場景,難以持續發展影視旅遊經濟。
雲南遊客專程打卡銅鑼灣、重慶大廈
《古惑仔》電影系列在90年代盛行,當中飾演「烏鴉」一角的張耀揚,其招牌動作更成為網民心目中的經典,近日「小紅書」出現有旅客在銅鑼灣模仿「烏鴉」的招牌動作打卡。
來自雲南的普先生和董先生表示,銅鑼灣商場和打卡點比較多,特意來到地鐡站出入口打卡模仿「烏鴉哥」。來港部分原因是為拍攝具香港電影特色的照片,尤其對「烏鴉哥」等經典角色情有獨鍾。
普先生稱很喜歡《古惑仔》系列電影,認為別具江湖氣息。被問及新舊港產片區別時,他表示對現時香港電影了解不多,但對昔日影片中呈現的香港風情十分嚮往。談及心目中的「港風」地標,因受電影《重慶森林》影響,二人毫不猶豫地選擇重慶大廈,而旺角等地也被列入打卡行程。







《古惑仔》影迷朝聖 想做「陳浩南」
福建遊客楊小姐和吳先生表示,很喜歡《古惑仔》系列電影,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人在相關地點打卡,因此特意前來。至於鍾情原因,吳先生說角色「有點帥」,笑言想成為「陳浩南」。
吉林情侶王先生和王小姐表示,兩人都是《古惑仔》電影迷,專程來重現電影場景。問及為何選擇「烏鴉」這個反派角色時,王先生坦言想透過打卡體驗江湖氣,尤其是「兄弟兩脇插刀」的義氣感。王小姐則被電影角色造型吸引,笑言「烏鴉哥也好帥」,她亦看過《古惑仔》系列港片,覺得粵語對白「很酷」。
談及對港產片的印象時,王先生坦言偏愛王家衛經典作,對近期的港產片興趣不大。他形容香港既擁擠又繁華,符合電影中呈現的都市意象。
崔定邦建議開放電視城吸遊客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接受《星島頭條》電話訪問時表示,文化與旅遊息息相關,認為可透過「以文載旅」方式,將香港電影等文化元素融入旅遊業,吸引旅客。崔定邦指,不少內地旅客是「睇港產片長大」,對香港文化有特殊情懷,而港產片場景早已成為旅客打卡點,例如電影《胭脂扣》取景地石塘咀山道等。他認為,電影情懷能勾起內地及海外旅客對香港文化的興趣,建議政府善用這些資源推動影視旅遊。
被問及影視旅遊的障礙時,崔定邦認為香港並非缺乏資源,而是需要「爆炸點」。他建議政府考慮局部或全面開放將軍澳電視城,以其作為香港文化旗艦,令旅客親身體驗電視製作過程,自然能衍生更多相關旅遊產品。





周文港倡善用電影IP發展全產業鏈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香港旅遊業不應與周邊城市「鬥平」、「鬥抵」,而應以「鬥特色」、「鬥創新」突圍。他強調,港產片及背後的香港故事是打造特色旅遊的重要元素,並建議政府善用電影IP發展全產業鏈,帶動經濟效益。
周文港表示,近年港片產量減少,仍有《九龍城寨之圍城》、《破地獄》及《毒舌大狀》等叫好叫座的作品。其中,《九龍城寨之圍城》掀起熱潮後,旅發局在機場及九龍寨城公園重塑電影場景,吸引大批市民及旅客「打卡」;內地旅客更模仿「古惑仔」到銅鑼灣「打招呼」,反映電影文化對旅遊的拉動作用。
他分析,疫後內地旅客模式轉變,更多人透過「小紅書」等平台尋找低成本、具特色的本地體驗,例如追隨電影場景深度遊。他建議旅發局設計電影主題旅遊路線,結合拍攝場地、街道等元素,營造沉浸式體驗,並加強社交媒體推廣,帶動周邊行業生意。
政府應以熱門電影IP為試點
周文港提出,政府應以熱門電影IP為試點,聯合業界建設「全球IP價值鏈增值中心」,涵蓋創作、設計、生產、融資及商品化等環節,放大經濟效益。部分收益可回饋「電影發展基金」,支持港產電影劇本、人才培訓、場景佈置及宣傳等,打造出新港片,形成「港產片全鏈條」。
他又建議設立「香港影視娛樂發展基金」,支持本地業界結合內地及華人市場資源,推動影視娛樂進軍東南亞及歐美,營造「哈港風」,同時向世界推廣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





學者指周邊收益為IP產業關鍵 舉例Chiikawa
香港電影學者、嶺南大學數碼藝術及創意產業系研究助理教授譚以諾向《星島頭條》表示,香港業界缺乏對IP產業的認知,導致影視旅遊經濟難以發展。他指出,成功的IP產業並非單純依賴影視作品,而是以周邊產品,如玩具、遊戲、主題樂園為主要盈利來源。他舉例指,日本Chiikawa、高達及蒙面超人等IP均以銷售周邊產品為核心,「電影可以唔賺錢㗎嘛,但我知啲玩具賺錢就得啦!」
業界誤解IP本質 新港產片欠跨文化元素
對於業界建議開放TVB影視城發展旅遊,譚以諾認為此舉與IP經濟無關,舉例遊客到日本不會特意參觀松竹片場,反而會去迪士尼、環球影城體驗,認為香港業界未理解IP的真正運作模式,誤以為製作更多影視作品便能帶動經濟。他強調,影視作品在IP產業鏈中屬廣告角色,重點在於後續衍生商品,而香港目前缺乏相關產業整合思維。
至於《九龍城寨之圍城》設免費場景展覽,譚以諾指其規模較小,未能形成完整IP鏈,帶動經濟效益有限,他建議政府及業界需重新理解IP產業運作。
問及內地遊客不了解近期港產片的原因,譚以諾指新舊港產片吸引力差異,與市場環境、創作方向及產業結構變化有關。 八九十年代內地未開放、韓國影視未崛起,香港成為華語影視的主要輸出地。隨內地市場開放及韓流興起,香港電影的市場優勢逐漸消失。
譚以諾認為,舊港產片如王家衛、周星馳、成龍的作品之所以能風靡國際,在於它們兼具本土特色與跨文化吸引力。王家衛的電影有世界電影的參考,成龍的動作片憑藉視覺效果突破語言障礙,惟近年香港電影較少這類跨文化元素,即使是本土熱議的電影,外地觀眾亦難以共鳴。
記者:曹露尹、楊婉婷
攝影:何君健